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金币4529
    • 经验6815
    • 文章884
    • 注册2020-04-14
    总有触动你的时候
      今天学习《日记两则》,很常规的一篇课文,我本想不会有太多的精彩在课堂,认识了日记的基本写法,开始课文内容的学习,从两次梦的内容入手,孩子们很快就划出了两次梦的内容,继续采用质疑法学习,读了这两次梦的内容,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孩子们很快提出了他们心中的问题:为什么“我”不要漂亮的白纱裙了?有人回答,因为她想把钱省下来,买好多书,送个阿英和苗家小姑娘。我还是接着启发孩子们针对梦境说出自己的心中问题。有个男孩有点不好意思地举手说:“老师,我想知道阿英是谁?苗家小姑娘是什么人?”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来笑声,孩子们都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不及“为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上档次。可我知道,这篇课文如果想上出精彩,这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才是重点。我把孩子们的“笑”放置了一旁,请孩子们继续提问,有人问:我为什么要买很多书送给阿英她们?她们为什么高兴得围着我跳起舞来?
      好了,那就先说说阿英是谁?孩子们很会找答案,很快在第二则日记的第二自然段找到了原话:阿英是个苗家小姑娘,家住贵州山区。我追问到,你还收集到她其他消息吗?聪明的孩子接着回答:她家很穷。从哪里读出来的?“是妈妈一直寄钱帮助她读书,要不,她早就失学了。她穿的衣服和来我家的路费,也是我妈妈寄去的。”孩子们很会读书,找到的答案不差分毫,但我从孩子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贵州山区”、对“穷”,对“失学”……并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理解和感受,我必须给他们以视觉上心灵上的冲击,给他们看到真实而残酷的现实,让他们知道世界其实和他们平时看到的有不一样。
      点开网络,只需要输进去“贫困山区孩子”,一幅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相片或黑白或彩色铺面而来,这是两个男孩用一双冻裂的手捧着一个铝制的饭盒,里面只有两个小辣椒和米饭;这几个孩子穿着破烂,在土屋外的石头上晒太阳读书;那间教室的墙壁已经是开裂了,桌椅是木板砖块搭起来的,可孩子们还是全神贯注地在盯着黑板听课;这三个孩子的手已经冻伤了,开裂了……教室里安静极了,所有人的眼睛都看着一幅幅他们的世界里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画面,他们没有想到,在地球的某一个角落,会有这样的孩子这样的生活,我想老师所有的话语都是多余的,他们幼小的心灵已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临了,要下课了,我问孩子们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话想说时,教室里的小手举得特别多,举得特别高:我想把自己心爱的文具送给山区的贫困孩子;我想把家里的书送个他们;我有好多漂亮的衣服,我想送给他们;我想长大了,挣很多钱,给他们盖一所学校……
      孩子们的话是那么质朴而真诚,我的心不仅也柔软起来,我们总是说对孩子们进行德育教育越来越难,效果越来越差,我想是不是我们没有带着孩子找到最能触动他们的那个点……
      我相信有关爱的故事还会延伸……[P]                                              2015-12-1[/P]
    晨风暮雨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029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