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区版主
    • 金币4529
    • 经验6815
    • 文章884
    • 注册2020-04-14
    我们该如何去教科学小品文
      在家和儿子闲聊,考他一个问题: 宇航员在太空中是怎么上厕所的?绝对不是哗众取宠故弄玄虚,儿子傻傻地望着我,摇摇大脑袋,不知道!“不会吧,这个问题我们二年级的小同学都知道!”我有些惊讶,又追问道:“难道你小学的时候没有学习《太空生活趣事多》这篇课文?”“记不得了!”“那我再考考你,宇航员在空间站里怎么走路的?”这总该知道,这是课文里的原文内容啊!儿子依然一头雾水,不知道。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在教授最后一个单元——科学知识、科学技术板块时自己的思考—— 我们该如何去教科学小品文?我想我们先应该完成课文中的识字、阅读、作文启蒙等任务。毕竟这是我们初始阶段老师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如果连这些都不去做到,那首先就表明语文教学任务的没有完成。
      那在教学中是怎么操作的呢?识字这次就不说了,单说说我如何利用对课文内容结构的分析和了解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作文启蒙教育吧!
      在学习《我是什么》时,我们通过黑板画图,通过角色朗读,感受到文中语言的调皮有趣,看到孩子们兴趣这么大,我就趁火打铁告诉孩子们这篇文章的写法叫自述文,就是把自己当作这个物体来讲述,并请孩子们选择自己身边的一个物件,进行观察,尝试着把自己当作这个物件来进行介绍。果然孩子们很惊奇,也兴趣盎然,观察的观察,讲述的讲述,我知道这只是开始,我先请人上台举着自己要介绍的物件来讲述,果然有人还是不太明白“自述”的意思,开口就是“我的笔盒……”原来,他认为用了“我”就行了。看来得固定一个开头,于是我就规定大家都用“大家好,我叫笔盒(语文书……)”来做开头,这还不够,还得教会孩子们学会观察的顺序,学会介绍的顺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材质到内容……孩子们自己都发现了不少观察的顺序,接下来的同桌讲述,同桌纠正,教室里一片热火朝天。该到全班交流环节了,每个人都在想心急火燎地把“自己”介绍出去!还别说,真不错,举手的人越来越多,那陈老师的目的即将达到——哎呀,这么多人想上台讲,时间不够啊,要不你们把自己要介绍的话写出来,让陈老师回到办公室一个一个欣赏怎么样?“可以!”大家齐声回答!于是教室又变换成另外一个模式——鸦雀无声埋头写“作文”!二十分钟的时间,孩子都交上来了一篇篇自己的大作!
      除了利用孩子们喜欢的文体进行作文启蒙的训练外,由于科学小品文中进行说明性介绍性的课文结构非常清晰明了,如最后三篇课文《太空生活趣事多》、《活化石》、《农业变化真大》都是——总分总,那么我就在第《太空生活趣事多》这课是认识了什么叫“总分总”,什么叫“首尾呼应”,在后面两篇课文中则进行了复习巩固,导致后来我们复习做阅读题时,不时有孩子站起来提醒我:“老师,这篇文章是总分总。”“这篇文章是首尾呼应!”一副非常有学问的模样!
      语文书教出她的语文味那是应该的,必须的,当我们面对科学小品文时,在人文性上该做些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抓住此类课文内容本身,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学习完了《太空生活趣事多》,我布置孩子们回家收集宇航员太空生活的各种知识,我给孩子们播放凤凰卫视录制的太空生活的记录片,孩子们看了两遍,都不嫌多,当电视停下来的那一刻,个个都意犹未尽的样子,我想,一个飞天的梦,可能就在今天的课堂升起!
      其实,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是完全可以根据这个单元的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让孩子们把自己收集的资料用小报、用展板、用ppt、用微视频等展示出来,并开办科学知识小讲座,锻炼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会与人交流……
      总之,如果我们面对一个教材时,愿意多动脑,一定会让自己让学生从中受益匪浅的!
    [P]                                             2016-1-29[/P]
    晨风暮雨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1709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