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魅力112
    • 金币4802
    • 经验7208
    • 文章1053
    • 注册2008-09-12
    我来监制《红楼梦》
    2006-09-23
     

            我来监制《红楼梦》,这只是我的一个假设。假如我来监制《红楼梦》,我倒真有些管见,虽然难免偏颇,但作为个人观点,不妨向大家剖白一下,以助饭后茶资。
            时下,新版《红楼梦》“海选”搞得如火如荼。在我看来,炒作的成份大于选角。因为大家都清楚,《红楼梦》不同于普通文学作品,更兼有电影版和电视版《红楼梦》成功在先,要想撼动这块“里程碑”而另辟溪径,不是不可能,而是可能而需有能。想想一窝蜂的翻版重拍,无论是《霍元甲》、《上海滩》,还是少林系列以及金、梁、古的旧作,没有一部可与前作媲美。原因何在?除了主创人员鱼目混珠难当大任外,制作方功利作祟,井蛙见识是导致最终败北的根源。前几年吵吵嚷嚷重拍《我这一辈子》,姜文先生倒是有自知之明:“六十岁前不敢染指。”而同样的大腕张国立先生却经不住名利诱惑,欣然入阵。观众也对此抱有厚望,国立先生也不可为不用功,其结果还是令人大失所望,草草收场。一部好的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她的成功是经过创作者认真筹划,苦心思索,精雕细刻,用心血和生命铸就的。所谓十年寒窗,语不惊人死不休,道出了为人为艺至诚所在。像现在这样动辄找几个小枪手胡编乱写,闭门造车,怎不倒观众的胃口呢!所以我个人认为,《红楼梦》不是不可以重拍,但绝对不是通过所谓的“海选”做作一下就万事大吉了。为了不使这部伟大的不朽之作成为“玩偶”,我想制片方至少在以下几点狠下功夫。
            第一、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花大力气编写剧本。要想拿出一部不同以往的高水准《红楼梦》剧本,就必须剔除门户之见,广招天下大才。像台湾的言情作家琼瑶女士,香港的武侠大师金庸先生,内地的对《红楼梦》有独到见解的作家刘心武先生等等等等,均可闻其言,听其声,纳其高意,甚至请其出山执笔。还有,把眼界再放宽一些,可否考虑聘请在文化上血脉通连的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编剧参与创作?像韩国的长篇电视剧《大长今》,日本作家的小说《武则天》等等,都有其独到之处。再把眼界放宽些,好莱坞的编剧,欧美的作家亦不乏出类拔萃者。一部《泰坦尼克》,拍摄了九十几个版本,几乎是个个精彩,可谓实证。有了好的剧本,就如同为大厦打好了地基,成功也就有了保障。
            第二、导演的选择。导演是遴选演员和把握剧本的尺子,导演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作品最终完成的质量。像《红楼梦》这样的宏篇巨作,遍览当今,能以一己之力独撑大局者寥寥。在这方面倒是不妨学学香港的内容分导法,就是聘请多个导演,擅其所长,令其持节。比如,哀怨委婉的重场戏可以请文气十足的李安导演执掌导筒。大器恢宏场面可以安排善于张扬的大家张艺谋先生上阵。诙谐幽默的零打碎敲可以令长于投机取巧的冯小刚先生收局。还有,聘请全球的知名红学家(不分肤色和种族)为该剧总策划,再聘请几位世界级的大导演为艺术顾问,那样该戏就有点盼头了。
            第三、演员选择。现在的这种遴选实在是有点小孩子打架,儿戏做法。这就好比申办奥运会,怎么可以令几个无名小卒出场随便吆喝?要有总体规划,组成高水准的遴选委员会,确定遴选标准,锁定重点目标,不拘一格,优化勘用。选演员这一关很难,难就难在标准上。是按图索骥,还是龙中点驹?依我拙见,还是要放宽眼界,不分地域民族,能者居之。港台演员自不必说,从善如流,就是亚洲以及全球亚裔、华裔都应在遴选之列。这既是一种独到的创作,也是一种文化的多元融合,符合世界文化发展潮流。
             第四、物尽其用。光人尽其才不行,还要物尽其用。现在有些影视剧投资少则几百万,动辄千万、上亿。可实际用在拍摄上的几何?所以影视圈便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拍摄三十几集的戏,可以剪接成七八十集,把一碗拉面的料硬是抻出七八碗卖掉,味道自然全无。还有,预算千万,实际投资四五成,如此缩水,质量又如何保障?因为现在我国还没有完善影视投资财务监管体制,致使一些制作人学着社会奸商的坏毛病,钻法律的空子,采取移花接木、偷工减料、张冠李戴等等不法行径,捞钱、贪污,甚至洗钱。举一小例证,剧组每天每人25元的伙食费,常常吃不到10元,可见监管漏洞无所不在。因此,确保每一分钱物尽其用,是不可忽视的大事。这一点可以学一学国外。前段时间《龙小子》和《马可波罗》两部国外投资制作的影片在横店影视城拍摄,两部戏的财务监管人员均有十几人,他们把每场戏的用时、用工、花费都做了精确预算,开支多不行,钱花少了也不行。他们把这形容是“打地板”,水泥和砂子必须按比例严格合理融合使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质量。想一想我们的一些影视剧,钱到位三成就开机,其它梦想买片花,明天要拍的内容今天还在赶写,如何不粗制滥造、赶鸭子上架?
             雅琦最后斗胆再说几句,就是拍摄一部中西合璧或者全由洋人饰演的《红楼梦》也未必不可行。莎翁的许多名剧就曾由中国人成功上演。我们民族的许多经典戏曲也曾被洋人成功搬上美国百老汇,跻身大英皇家剧院。只要操作得当,文化艺术可以到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下笔千言,一孔之见,惟恐曹雪芹先生九泉之下喊冤。他老人家用了几乎一生心血一字一句道出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我们该怎样去体味作者的“痴”,并如何去解“其中味”呢?
    晨风暮雨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th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