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 [/ALIGN][ALIGN=left][SIZE=4] 随着两极分化不断加大加深和加剧,贫与富在社会各个阶层客观地形成。虽然还没有明确到老牌资本社会标签式的上流与下流,但是财富已经将人逐渐分成了群。走在大街上,开汽车的被冠称有车族,坐公交车的被戏称挤车族等等。及至到了公司,更是按照薪水多少将人分为三六九等,那些整天呼吸着废气。清扫着垃圾、与日月星辰相伴的环卫工人的工资,一定没办法与坐办公室的公仆们相提并论。[/SIZE][/ALIGN][ALIGN=left][SIZE=4] 财富多少,在划分着富贵的程度。富贵的程度,又在标榜着一个人的身份。衣着、座骑档次,随从多少都成了一种标识。但一个人是否真的富有并不在富贵与否。老百姓常讲“有钱多花,无钱少花。”就是诠释并划分富贵与富有的普通哲学理念。君不见,真正有钱的人,许多时候花钱并非“大手大脚”,无论多花还是少花,那要看花在什么地方。一位警官先生对我说,真正给予沿街乞讨者施舍的,常常不是衣冠楚楚的富人,而是那些来去匆匆的普通民众。也许他们更富有同情心和怜悯心。当然,富人也会施舍,甚至是施舍更多,那是在有媒体现场报道可以抛投露面的捐助大会上,在各种代表委员候选的吹风会了。一句话,富人总是比穷人考量的更多。[/SIZE][/ALIGN][ALIGN=left][SIZE=4] 富人所以富贵,与其个人奋斗,即才智与心智是分不开的。我接触并深交的一些富贵人,大都生活简朴,甚至有些吝啬。一次,我们几位朋友应一位富贵朋友邀请来上海游玩,到浦东新区已经是午夜时分。富贵朋友带着我们跑了七八家酒店才安顿下来。开始我们以为酒店人满难以下榻,后来方知富贵朋友嫌酒店涨价太快,一定找一个他认为价格合理的住下。他说:“有钱咱也不能冤花。”大家点头同意。这年头挣钱都不容易。可是到了吃饭的时候,又是转了七八家才在一个不大的小饭馆坐定。富贵朋友又道:“上海小吃好吃。”我们依然点头。可是,七八个人,他只点了四个菜,没等大家落筷,他又开口道:“怎么样,吃好了吧?今天天晚了,先垫巴垫巴肚子,改日好好撮一顿。”第二天,富贵朋友早早来找我们,说他认识各个景点的经理,门票会便宜很多。不过,我们都以各自的理由谢绝了他的好意,分头行动了。当避开富贵朋友大家再聚到一起的时候,才轻松地长出了一口气。[/SIZE][/ALIGN][ALIGN=left][SIZE=4] 富有不在财富多少。幸福之花盛开在人们心里。我们不忌恨他人富贵,也不拒绝自己奢望财富。但要正确合理认识并对待财富。财富再多,都是身外之物,伴随我们走到底的是我们灵魂深处那无形的美好的祈盼与愿景:明明白白干干净净。[/SIZE][/AL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