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4]2008-03-29 [/SIZE]
[SIZE=4][/SIZE]
[SIZE=4] 四十集电视连续剧《漕运码头》所以一开机就受到媒体和观众瞩目,其原因之一就是该剧“动静大”。不但要一比一复制通州漕运码头,就连剧中的一些主要场景也都是尽量再现历史。这也是该剧的总制片人、总编剧和总导演袁炜先生敢对媒体承诺《漕运码头》会是一部史诗性的文化饕餮大餐的基本依据。就说这几日拍摄的“开漕节”吧,那气势,那场面,真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置身历史之感。您现在看到的场景,都是制景和道具部门师傅日夜精心赶制的,十分逼真。[/SIZE]
[SIZE=4] 据郑建山先生撰文介绍,运河开漕节始于明代,源于祭坝祭祀吴仲等人,是古代通州独有的大型文化活动。据《明史·河渠志》记载:“大通桥至通州石坝,……自此漕艘直达京师……人思仲德,建祠以祀之。”《日下旧闻考·京畿·通州二》:“通惠祠嘉靖四十五年建,以祀监察御史吴仲。”《通粮厅志》载:每年祭坝毕,在北督储馆(又称石坝御门)公宴。《漕运底帐》记有:“祭坝费银”。祭祀活动在通惠河东端葫芦头(今西海子公园葫芦湖)东岸石坝(坝长60余米,宽30余米,高出地面近3米)举行。气氛热烈,场面大,祭坝后开始验收转运漕粮,故又得开漕节之名。
祭坝有春祭、秋祭之分,春祭又有公祭、民祭之别。公祭由官方主持,各方头面人参加,是正式的祭祀活动,仪式隆重而简约。民祭由商民组织。每年农历三月初一(清明节前),开河后第一帮粮船到达通州后,即择日举行春祭。这就是开漕节。是日由仓场总督率坐粮厅官员及其所属军、白粮经纪,和掌管石坝的州判、掌管土坝的州同,各按身份着官服或礼服齐集石坝东,按等级列队,每人都高举三柱香,向事前请至设于石坝几案上吴仲等四人木神主鞠躬礼拜。祭拜时奏弦、管、笙、云锣等乐器。石坝两端有由人妆扮的狮子蹲踞,雄狮在左(北),雌狮在右(南),各有耍绣球的和小狮陪伴。
公祭毕,请神登肩舆(由人左侧怀捧),乐班前导,仓场侍郎率众恭送至卧虎桥,乐班引神回祠(天后宫后院,石坝衙门东跨院)。民祭开始,蹲踞的狮子在钹鼓、鞭炮声中翩跹起舞。雄狮追逐乡球在坝上下翻滚,母狮带领小狮过坝、戏水。狮群边舞边东移至运河边石坝楼。狮群下坝未毕,由专业脚行扛夫组成的“双石会”急速登场,单臂举石锁、仰卧蹬磨盘、叠罗汉、耍石墩,演至高潮时,由一彪形大汉双肩两腋各扛夹一袋粮食。大汉负重七袋,重超千斤,可称神力。民间传说有神附体,故有坝神之说。双石会表演同时,坝下有“大头和尚度柳翠”的表演。演出时只舞不唱。表演和尚的头戴硕大的纸糊头具,满遮头部,只在口、眼部留三个洞。小伙子扮演风尘女子的柳翠与和尚对舞,渐有众和尚加入,形成群舞。演至高潮时,着明服饰的巡坝戏登场。官员纱帽圆领,随从青衣小帽,皆戴着纸糊面具。官员边在石坝上巡视边说,跟随人员恭谨唯唯而听。据说这是效当年吴仲治理通惠河故事。官员是经纪人头面人扮装,跟随人员则是石、土两坝书吏。说的内容是坝某处应修,河某段应浚,也是借祭祀演戏之机向官衙建议吧。巡完石坝再去土坝,巡坝队伍前有锣和长号开道,随之有伞、扇、回避、肃静、官衔牌,官员乘肩舆居中,后有数排官兵,气势威严,煞有介事。经掣斛厅(今通济桥西南小公园),石坝楼(城东北隅,今纸箱厂一带),南行至土坝(今三中东门南),在防御外河水的土坝上巡查一番,再向南行到坝口黄亭子(今江米店东河边)巡查,然后返回,由南小门进入东门瓮城卸妆,执事仪仗交回西街杠房。紧随巡坝之后的有亦舞亦唱的“莲花落”、“太平调”、“打花棍”、“地秧歌”、“小车会”、“跑驴”夹杂其间,“高跷会”最后督队。在空旷地方有“五虎棍”、“少林拳”、“耍叉”等种种表演。“茶水老会”或在路边,或穿夹于各花会中施舍茶水。“进香老会”在巡坝队伍前后,忙碌着向沿河八座神庙进香。头年流寓通州的河南、安徽人也挤进人群,表演“河南坠子”、“凤阳花鼓”……自里河石坝到外河沿,南到坝口,挤满了男女老幼,观看表演的人群如墙如堵……祭坝后,官员们集于石英钟坝衙门公宴。经纪人等去城内各饭馆,酒楼吃喝,好野味的人则去运河边饭棚子吃刚出水的烧鲇鱼,也有人去里河沿饭摊就着刚出炉的烧饼喝鲜鲫汤,图方便便宜的人则在北门口吃小吃。——漕运开始。
与春祭比秋祭就简略多了,每年农历九月中,立冬节前,禄帮陆续南返,择日举行秋祭。只是经纪首脑天字一,会同州同州判到通惠祠与天后宫上香,然后到石英钟坝、土坝察看就千结束。其间也请北关的小车会、高跷在北门口一带走走会,但表演时间较短,没有春祭的气氛。清朝末年,朝廷将征粮改为折征银两,路运兴起,漕运废除,祭坝即开漕节随之消失。 [/SIZE]
[SIZE=4][/SIZE]
[SIZE=4][IMGA=0,absMiddle]http://121.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8/3/29/11/27/1199713272e.jpg[/IMGA][SIZE=4][/SIZE][/SIZ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