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4] 全国到底有多少贪官?用老百姓的话说,抓不完,杀不尽。说句公道话,党中央国务院及至各级政府反腐倡廉打击力度不可谓不大,可为什么依然会有人敢提着脑袋玩命呢?这其中原因,稍后分析。现在先举一个例子,看看一个贪官到底有多大贪婪的胃口。[/SIZE]
[SIZE=4] 云南省孟连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那叫一个穷啊。全县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才3598万元!可是,该县财政局局长[/SIZE][SIZE=4]刘宏一个人就贪污公款2005.94万元。占财政收入一半还强。这家伙胆子够大吧?胃口够大吧?出手够大吧?数字够大吧?一句话,这贪官真他妈的能整!!![/SIZE]
[SIZE=4] 所有人都会问,谁给了他这么大的权力?[/SIZE]
[SIZE=4] 专家们分析是:[B]问题频繁出现暴露监管缺失 。一位记者专门就基层财政部门的腐败和监督问题采访了云南财经大学一位教授。这位教授认为,现在基层财政系统中,尤其在县级财政部门,由于缺乏监管而导致国有资产被滥用和侵吞的问题频发,有多方面的原因。[/B][/SIZE]
[B][SIZE=4] 首先是很多县市财政资金“领导拍板决定”的现象比较突出,财政支出随意性很大,一些项目立项和收支安排领导说了算,“书记定调子,县长定盘子,财政局长写稿子”;一些贫困县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比较严重。如挪用财政资金修建楼堂馆所、超大广场等“政绩工程”,甚至修建所谓“公务员小区”,变相为官员谋福利等。[/SIZE][/B]
[B][SIZE=4] 其次,基层政府未能很好地坚持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看这些资金用在什么地方,效果怎么样。许多专项资金一拨了事,只看资金有没有按规定拨出去,有没有按规定入账;至于这钱最终到了哪儿,公用还是进入私人腰包都不清楚。像孟连县财政局原局长刘宏,那么多国有资金进入其个人所有的茶厂,却没人过问,这显然是不正常的。[/SIZE][/B]
[B][SIZE=4] 而从目前的监督体系看,由于财政部门与审计部门属于平级机关,加之审计部门日常经费、人员工资很大一部分需要通过财政部门划拨,这就造成一个问题,即审计部门对同级财政部门的审计有所忌讳,无法实事求是地进行监督。而人大由于不参加财政部门的审计,不熟悉内情,人大对财政监督基本流于形式,其结局则造成政府财政行为不受约束、自定制度、自收自支,造成“三乱”。[/SIZE][/B]
[SIZE=4][B] 最后,这位教授建议,在基层财政部门不断暴露出问题的情况下,亟待建立和健全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机制;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对财政部门实行严格地审计监督;对财政资金审批、拨付实行责任追究制;对于违法违规的人员,一经发现要从严从重进行处罚,并予以曝光,以此达到监督效果。 [/B] 我觉得专家的分析和建议都有道理。而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今的贪官们是官官相护、内外勾结。比如,谁来监督那些“监督机构”“审计部门”的腐败呢?看看一起又一起矿难、事故,恰恰是官商勾结的结果。因此我认为,整顿官僚体制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一句话,必须将这些贪官们真正置于老百姓的眼皮子底下,他们的升迁命运由老百姓来决定,让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真正受到老百姓的看管,他们才会畏惧群众的力量和顾及人民的利益,才不敢到处拉屎撒尿给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抹黑。[/SIZ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