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魅力23
    • 金币1666
    • 经验9306
    • 文章295
    • 注册2009-04-20
    农民工的归宿
    [SIZE=4]      今天在央视十二台看《今日说法》,我记忆中看到这样一个主题的讨论:《一个农民工的去与留》。一个叫黄森的四川籍农民工,在当前的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他在北京找不到工作,就对他的将去将留进行了一个讨论。嘉宾有娃哈哈集团董事长,还有社会科学院的教授,有他们县的县长,还有下面的观众和主持人,围绕着这个主题,各抒己见,讨论的不亦悦乎。[/SIZE][ALIGN=left][SIZE=4]     娃哈哈集团的董事长宗庆后提出农民工必须回乡务农的观点。他说农民如果都出来做民工,就没有人种地,他担心将来城市里的人就没有粮食吃。他的这个观点我不同意,我到过建三江国有农场,我见过那里的一个农民可以种上千亩地,一个农民种的粮食可以够十万人吃,如果把地集中起来种,是可以节省出来劳动力,去从事第三产业的,怎么会有没粮食吃的担忧那。[/SIZE][/ALIGN][ALIGN=left][SIZE=4]     还有一个老教授提出了,农民可以向当地的县城转移。他说农民工不要集聚在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这里的房子每平米两三万元,他们的聚集会给这里的政府造成很大的压力。他的这个观点我也不赞成,真正想在这里立命安身的农民工可谓凤毛麟角,他们也只不过是想在这里赠点钱养家糊口而已,谁过日子不是量力而行。[/SIZE][/ALIGN][ALIGN=left][SIZE=4]   我也曾出去做过农民工,深知一个打工者的不易,曾经做过一首《泪送打工儿》的诗:[/SIZE][/ALIGN][ALIGN=left][SIZE=4][/SIZE] [/ALIGN][ALIGN=left][SIZE=4]    [FACE=楷体_GB2312]秋风萧萧黄叶飘,[/SIZE][/FACE][/ALIGN][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SIZE=4]    父母送别驿水桥。[/SIZE][/FACE][/ALIGN][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SIZE=4]    少儿少女登车去,[/SIZE][/FACE][/ALIGN][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SIZE=4]    不知一别此路遥。[/SIZE][/FACE][/ALIGN][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SIZE=4]    白发娘亲悲儿远,[/SIZE][/FACE][/ALIGN][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SIZE=4]    故园何故不留人?[/SIZE][/FACE][/ALIGN][ALIGN=left][SIZE=4][/SIZE] [/ALIGN][ALIGN=left][SIZE=4]     如果家乡有出路谁愿意出去打工呢?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说农民工是一条鱼,那么当前这个改革开放的时代就是大海,这是畅通无阻的大海,鱼儿是可以自由自在的从南海游到北海,从东海游到西海的;如果说农民工是一只鸟,那么当前这个改革开放的时代就是天空,这是畅通无阻的天空,鸟儿是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天上飞翔的。只不过现在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使得许多农民工在大城市找不到工作,而且每年又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的压力。可是咱们的好总理不是说了吗?“心暖则经济暖”只要咱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困难终究会过去。[/SIZE][/ALIGN][ALIGN=left][SIZE=4]     有时候我有感于徽商创造的辉煌。在徽州,却流行这样的一首民谣:[/SIZE][/ALIGN][ALIGN=left][SIZE=4][/SIZE] [/ALIGN][ALIGN=left][SIZE=4]     [FACE=楷体_GB2312]前世不修[/SIZE][/FACE][/ALIGN][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SIZE=4]     生在徽州[/SIZE][/FACE][/ALIGN][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SIZE=4]     十二三岁[/SIZE][/FACE][/ALIGN][ALIGN=left][FACE=楷体_GB2312][SIZE=4]     往外一丢[/SIZE][/FACE][/ALIGN][ALIGN=left][SIZE=4][/SIZE] [/ALIGN][ALIGN=left][SIZE=4]     这些十二三岁就被丢出去的徽商,还不如现在的农民工。农民工起码是个初中毕业生,而那些十二三岁就被丢出去的徽商有什么技能可言。可是,他们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最后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人。他们虽然是被丢出去的,可是在他们有钱以后,却能够回过头来眷顾家乡,回来建设家乡。如果不是这些徽商的眷顾,怎么会有让现在人心驰神往的西递和宏村这样的徽州古村落那?怎么会有让一代大文豪汤显祖“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徽州那?[/SIZE][/ALIGN][ALIGN=left][SIZE=4]     我觉得一个在外面有成就的农民工应该像徽商一样,用些许的精力眷顾一下贫穷落后的家乡,哪怕就翻盖一下自己的故宅也好,数十年数百年以后,各地的旅人到你的家乡,当地的导游们给他们讲解你的这个有特色的房屋的历史,讲解你的传奇的人生,不也是你对后世子孙功德无量的事情吗?不要出去以后发达了就忘记了家乡。[/SIZE][/ALIGN][ALIGN=left][SIZE=4]     在山东的济宁有一个出去打工发达的亿万富翁。在发达之后他又回到家乡,在家乡当地养牛,建沼气池并用牛粪养蚯蚓,解决了当地许多农民的就业问题。而且他还拿出钱来,集中建设那里的乡村。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农民工啊!我希望中国能够涌现出数以万计的这样的农民工,那么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之日指日可待。[/SIZE][/ALIGN][ALIGN=left][SIZE=4]      现在正是南方油菜开花的时候,在电视上在网上看到满山遍野的黄色油菜花,看着被黄色油菜花包裹的小山村,非常的美丽。咱们的乡村和大城市比,也有它特有的优势,有许多地方有高山翠谷,茂林修竹;有许多地方有小溪流泉,森林飞瀑。这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啊![/SIZE][/ALIGN][ALIGN=left][SIZE=4]     最后我觉得农民工的去与留还是要看他自己的意愿,如果他就是眷恋城市,那么他就不想回故乡,如果他眷恋故乡,他就不愿意呆在城市。社会是向前发展的,谁都会在一定的空间内找到自己应该立足的地方的,这是不用大家劳神费力的去探讨的。[/SIZE][/ALIGN]                                                                  2009-03-23 |
    晨风暮雨感谢您的参与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9541 seconds with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