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left][SIZE=4] 朋友来看我,聊着聊着话题就聊到孩子身上。她曾经是我们家邻居,因为大水我们这里拆迁,她家搬走了。我从嫁到这个小村就和她家是邻居,她们家我最了解。她非常能干,为了开地不惜抬钱,支付三分钱的利息;她们也倒粮。那时候她们的大女儿只有五六岁,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家里常常没有人。那时在农村安装一部电话要一千多元,为了让孩子能跟十几里外的姥姥联系,她们不仅自己家安装了电话,而且也给她娘家安装了一部,有时候天黑了,两个人出去收粮回不来,孩子就给她姥姥打电话,孩子在电话这头哭,姥姥在电话那头哭。[/SIZE][/ALIGN][ALIGN=left][SIZE=4] 小孩子也知道找点事情做可以赶走寂寞。有一天,两个人出去收粮又回来很晚,到家里看到脸上还挂着泪痕的女儿睡着了,两个人开始抱柴禾准备做饭。当她打开锅时惊呆了,六岁的女儿已经把饭给她们做好了,馒头和他们早上做的菜都在锅里溜着,锅里还做了“粥”,只有十几粒米。两个人盛完饭一边看着熟睡的女儿,一边看着眼前的饭菜,相对泪如雨下。女儿给他们做的第一顿饭,两个人是流着泪吃下的。[/SIZE][/ALIGN][ALIGN=left][SIZE=4] 几年以后,她们又有了二女儿,日子也逐渐好了。现在她们的大女儿已经十八岁了,正在市里的一家医学院读书。她家在山上开了十几墒地,一墒就是十五亩,每年光地里就有十几万元的收入,而且她们还买了八万多元的载重汽车倒粮,每年也有四五万元的收入。她们不仅在这里有丰厚的家业,在市里也有楼房,二女儿就跟着她姥姥在市里读书。她有一句话我觉得真是至理明言,她说:“之所以这样拼命创业,就是咱们付出,让儿女收获。如果孩子毕业了,要进好单位必须得交钱,最少五万十万的,没有钱行吗?”[/SIZE][/ALIGN][ALIGN=left][SIZE=4] 有时候我就觉得东北的孩子好像生活在天堂里。现在孩子少,有许多有地的人家家底丰厚,孩子十几岁就结婚,订婚时光彩礼就十几万。我们这里女孩子是没有陪嫁的,男方也不会计较。有些男孩家的老人就说:“十几万算什么,都是给咱孩子的。”刚结婚就是十万元户,父母再给孩子两墒地,每年收入两万多,而且父母早已经把他们的新房布置得像皇宫一样,在农村花销又少,你说他们不是在天堂是在哪呀![/SIZE][/ALIGN][ALIGN=left][SIZE=4] 前两天我们在关内的外甥打来电话,让我们从这里给他招几个工人,被我委婉地拒绝了。这让我想起我们出去打工时,老板也曾经让我们给他从东北招几个工人来,我爱人就要打电话给他的亲属,让孩子来我所在的厂子里打工,让我给他制止了。因为我在那个厂子里听到那些关内小孩子们的谈话。从青岛坐车到他们老家,车到终点离他们家还有五十多里的路,那些孩子为了省五块钱,不怕走上一天。那时候厂子里的工资很少,只有三四百元,他们一个月把自己的花销缩小到最低,每个月算上吃饭仅花五十元,有的小女孩还是这样给家里寄钱,她们自己这个月的工资在借上同伴的工资,一个月给家里寄去八百元,等下一个月同伴的工资加上她的工资,同伴再给家里寄去。我曾经问过她们,为什么要这样仔细,她们说:“她们那里地少人多,家里只有几亩地,而且还不高产,家里就靠着他们的工资度日,另外她们还要攒嫁妆钱,没有嫁妆会让婆家瞧不起。”[/SIZE][/ALIGN][ALIGN=left][SIZE=4] 咱东北的孩子是在福窝里长大的,他怎么受得了一天十几个钟头的劳作那?我们这里真有一个小男孩出去打工,在淄博的一个机械厂干了半年,回来的时候手里的钱买火车票只能买到哈尔滨,因为没钱从哈尔滨打车回来的,光打车费就四百多,父母气得没法,怎奈人家司机已经把你的孩子拉回来了,只好好生招待了人家司机一顿饭,给了人家四百元钱。我爱人知道了这个孩子的事以后,觉得我当时制止他是明智之举。东北的孩子,没有受过苦,他有钱就会交朋好友,胡吃海喝,你说人家孩子挣不到钱,父母会咋想,何必要去做那些出力不讨好的事情那。[/SIZE][/ALIGN][ALIGN=left][SIZE=4] 世界上就没有绝对的平均,有许多欠发达国家的人到发达国家移民,看到那些发达国家的奶牛一天还有政府发放的两美元的补贴,觉得欠发达地区的人生存的还不如发达国家的奶牛。可是生在好地方就是福分,那时候不理解“天子脚下三品官”是什么意思,现在理解了,就是说生活在京师的人们,都像做官人一样,起码从文化资源、财力资源占有量都会比边远地区多。近水楼台先得月吗?黑龙江地广人稀,每个人占有的自然资源就多。再说我们这里是丘陵地带,是肥沃的黑土区,粮食每年都高产,现在农民都是机械化种地,每年仅有个吧月在地里劳动,几乎每年有十来个月的时间在家赋闲,天天睡到自然醒,父母尚且如此,怎么能强求孩子那?[/SIZE][/ALIGN][ALIGN=left][SIZE=4] [/SIZE]2009-04-14 [/AL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