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times new roman][COLOR=red][SIZE=4] [/FACE][/COLOR][/SIZE][SIZE=4] 转眼就到了冬天,开始下雪了,这时候“记者”他们就遭罪了,他们还是天天出去,可是有时候天冷路滑,不定车子就会在哪里抛了锚,动弹不得了,冬天是最考验这些收粮人的时候。[/SIZE][P][SIZE=4] 这天“记者”家的老牛下小牛犊,王新刚只得在家照看母牛,“记者”单独出去收粮,到哪个村去收粮也是不确定的,就是想去哪就去哪,那时候还没有手机,也不象现在可以发许多名片与中间人联系,让中间人去给搭个,只能自己拿着喇叭在村里喊,碰上了卖粮的人家就开始谈价钱,那天也该着“记者”倒霉,她偏偏碰上了村子里最最计较的一家,这家的男主人名字叫许金贵,为人特不爽快,凡事斤斤计较,就连等斤的袋装咸盐,他也要再三掂量了才决定买他认为重的那一包,“记者”头一次到这里来收粮,她哪里知道他是这么一个人,在这半年的收粮做买卖中,她已经习惯许多人家做事情犹豫不决,总是在卖与不卖间难以定夺,这样就不能马上谈拢,亦不能马上离去,这就是最耽搁时间的,今天“记者”在椴树村就碰上了这么一户人家,徐金贵一面在仓房里自己的豆子袋子里用手扬着珠粒饱满的豆子,一边是犹豫不决,卖了害怕豆价上扬,自己吃了亏,不卖又有饥荒和用度,真是难以定夺,“记者”知道主人的心思,就说:“大哥你就别犹豫了,你看现在都过了阳历年了,要是能涨早就涨了,过些天豆价只能下跌,到时候你在卖,那岂不更亏了。你听我的,我凭我的人格担保,只能跌不能涨。”“记者”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滔滔不绝地劝说了那位大哥一个上午带半个下午,才算把价钱谈妥了,开始上称称粮,“记者”在人家收完粮,算了账,付了钱款,就已经天黑了。[/SIZE][/P][P][SIZE=4] 家里人也不知道“记者”上哪个村了,到了黑天“记者”也没有回来,可把家里人惦记坏了,丈夫王新刚到村里几家收粮的人家挨家去问,都没有碰到“记者”,女儿小红在家急得那是只想哭。不光是她家里人着急,“记者”在大风雪天赶路那也是更急,越急越出乱子,突然从后面来了一辆车,“记者”忙于躲闪,她的车却偏离了正路,陷在雪窝子里动弹不了了,轮胎和雪摩擦,轮胎上全是水在寒冷的冬天忽忽地冒着白气,轮胎下面的雪变成了泥,她把车上的军大衣拿出来,铺两个车轮子前,还是无济于事,于是她用手扒雪,又到车前去开车,车还是纹丝不动,她开始在路上截车,她在黑黢黢的夜里,每看到远处露出一点光亮,就好像看到了一线希望,等到车开近了,她就张着两个手对车里的司机打招呼,希望人家能够把车给她从雪窝子里拉出来,但是走这条乡村路的,都是些进山拉木材的重载汽车,司机拉着满车的木材,就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都风驰电掣般地开车从她的车子跟前过去了,她慢慢地感到了绝望,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路上,白毛风刮过她的头发梢,飕飕地响,在这寒冷的冬日的雪夜,看着自己装载着满车粮食的三轮车她真的是无可奈何,上万元的资本压在这车粮食上,她再冷也不能弃车而去。只能一边在路上来回跺脚,一边看着远处是否还有光亮,她心里想:一会要是来了车,我就是跪在路上,也要把车截下来。[/SIZE][/P][P][SIZE=4] 大约到了半夜一点钟的时候,远处一道亮光射过来,在车前踏步的无精打采的“记者”赶紧打起精神来,亮光越来越近了,车快到跟前的时候,“记者”看清了,这是一台拉木材的东风代挂汽车,汽车因为重载,车还没有过来就震得地都咚咚地响,“记者”什么也不顾了,大老远就站到了路中间,司机看到了路中间的“记者”停了下来,问明了原因,司机和副驾驶走下车来,看了看“记者”陷在雪窝子里的三轮车,对“记者”说:“你爱人是不是回家找车去了,我们就是给你拽出来,你也开不走,不还是白费吗?你还是在这等着吧!”“记者”好不容易抓住了这么一棵‘救命稻草’,她马上给司机跪下磕头说:“大兄弟你就帮我一把吧,我在这已经冻了半宿了,要是上不来,一宿我就会冻死了,就我自己开车收粮,要是我爱人跟着我早就回家了,哪里还会等到现在那。”副驾驶是个心肠柔软的人,一个劲地劝说司机帮她一把,司机才从驾驶室里拿出一根钢丝绳,绑在汽车尾巴上,又让“记者”把绳子的一头绑在她的三轮车上,司机和副驾驶都上了车,“记者”也上了她的三轮车,司机开动了汽车,没有费多大力气就给“记者”把三轮车从雪窝子里拽了出来,司机拽着她的车开出去二里多远,司机停下车,“记者”解下了绑在车上的钢丝绳,对那位司机和副驾驶是千恩万谢,司机拿过了钢丝绳上了汽车,开动了车,“记者”开着三轮车跟在汽车后面,副驾驶从汽车后视镜里看到开车的“记者”,对司机师傅说:“你看!你看!她没有说谎,还真是她自己开车那!这个娘们儿是真的不简单?”[/SIZE][/P][P][SIZE=4] “记者”回到家,已经是夜里两点多了,坐在炕上哭泣的女儿小红听到车响,赶紧擦干泪跑出去给她开了大门,“记者”把车开进了院子里,“记者”刚停住车走下来,女儿小红一把就抱住了“记者”的腿,大哭着喊:“妈妈!你这是去哪里?”“记者”一把推开小红说:“我又没死,你嚎个啥!你爸那?快让他出来帮着卸车。”小红哭着告诉她说:“我爸和二哥都出去找你了,家里就我自个。”[/SIZE][/P][P][SIZE=4] 满身风霜的“记者”进了屋,在屋里站了好一会,她才从着急和焦虑的情绪中缓过神来,赶紧问女儿小红:“有饭吗?快给我弄口饭,饿死我了!”[/SIZE][/P][P][SIZE=4] 小红赶紧放上炕桌,把在锅里溜着的饭给“记者”端上来,“记者”已经是一天没有吃饭了,三两多的大馒头,造了好几个,一大碗酸菜炖粉条也吃了个溜干净。“记者”家平时都是丈夫做饭,王新刚从小学习做饭习惯了,他做饭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几个孩子都愿意吃父亲做的饭,若是王新刚有事情,“记者”做给他们吃,他们就个个愁眉苦脸,吃饭时那样子,就像让他们喝黄连水,“记者”自己也不愿意吃自己做的饭,她炒的那菜就跟水煮的一样淡而无味。[/SIZE][/P][P][SIZE=4] “记者”刚吃完饭,小红还没有捡下碗筷,丈夫王新刚带着儿子银柱回来了,进屋就对“记者”说:“你上哪去了?我和银柱找了大半宿了,通往外村的几条路都找遍了,晚了收不着就拉倒,到这时候多让人担心呢?”“我是陷车了,我上椴树村去收粮,天刚擦黑我就回来了,路上车陷在雪窝子里出不来,好容易等到有司机肯帮忙拽出来,这不就到这时候了,我们赶紧把车卸了,睡觉吧,累死我了。”[/SIZE][/P][P][SIZE=4] “记者”卸了车,村子里的鸡都开始打鸣了。天亮以后王新刚悄悄地起来做好饭,“记者”和孩子也都起来了,吃完饭,孩子们挎着书包去上学了,“记者”和王新刚重新装上车,开车去了林山,收粮人就是这么辛苦和不易。[/SIZE][/P][P][SIZE=4][/SIZE][/P][P][SIZE=4][/SIZE][P][SIZE=4][/SIZE][P][SIZE=4] (选自山野豪情)[/SIZE][/P][P][/P][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