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
加入收藏
使用帮助
联系我们
论坛
排行榜
最新帖子
管理团队
应用
风格
搜索
晨风暮雨
心无涯
文化大观园
全民阅读
查看帖子
主题:
[转帖]刘仰:让“华服”在民间自然生...
暂无回复
上篇
返回版面
下篇
发表新主题
发起投票
回复此主题
1
复制本帖地址
若冰
2019-04-16 08:53:50
阅读:470次
回复
只看此人
楼主
门派
职务
总版主
声望
+79
魅力
243
金币
121
经验
194978
文章
7343
注册
2004-04-09
LeadBBS官方论坛
[转帖]刘仰:让“华服”在民间自然生长
[P] [B]来源:环球时报 [/B][B]作者:刘仰[/B][/P][P] 随着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对中国传统服装的喜爱也不断升温。青少年层面以前主要使用“汉服”一词,现在正静悄悄地改为“华服”这一新称呼,体现了当今年轻人的自觉和大局观。[/P][P][P] [/P][/P][P] 服装与文化关系的重要性,从“华”字就能体现。中国自古称为“华夏”。有一种解释认为,“华夏”中的“华”字就是指美观的衣服,以区别周边民族的兽皮和文身。《周易》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即“上衣下裳”对应“天乾地坤”。中国历史上,服装不仅是文明的象征,还是礼仪制度的具体展现。[/P][P] 在近代外来文化影响下,中国传统服装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减,有一段时间,制作传统服装的手艺人基本上只能以制作“戏服”的方式继续存在。如今,从APEC上各国首脑统一穿着每届会议主办国的民族服装,到青少年穿着宽袍大袖的传统服装,旁若无人地走在繁华都市,我们发现,仅从服装这一个侧面,就能看到“文化自信”上下一致的广泛需求。[/P][P] 但是,中国传统服装究竟应是什么样?答案却难以统一。青少年自发使用的“汉服”一词,因不易辨析“汉族”“汉朝”而渐渐被“华服”取代,以适应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谐观。理念当然没错,但要落实到“华服”的细节,恐怕更难。五千年来,中国人的服装变化相当大。著名的“胡服骑射”意味着服装变化不完全是纯粹内生,而有多种文化来源。那么,今天在落实“华服”具体细节时,是否必须得对应于某个朝代?事实上,如果这个概念成立,恐怕也不会有历朝历代服装样式的差别了。[/P][P] “中山装”因为由孙中山设计而得名。它的原型取自法国的某种服装,但“中山装”长期以来被中国人接受,甚至还有人要将“中山装”确定为今天的“国服”。为什么?因为孙中山在服装的每个细节都赋予了中国文化元素和某种价值观。他的做法实际上应和了《周易》“盖取诸乾坤”的精神实质。即,服装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价值观的体现。那么,当今中国以及中国文化价值观体系在世界上的地位问题不根本解决,“华服”的具体细节恐怕也难以达成共识。[/P][P] 服装有不同的功能。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国家典礼、仪式等正式场合。关于传统服装以及“国服”的不同意见,大都集中在这个层面。实际上,服装还有日常性实用功能,包括婚礼、祝寿、上班、旅行等等。我认为,年轻人和服装设计师可以在这个层面多加尝试,让对“华服”的需求从民间自发生长出来,鼓励市场的力量从丰富多彩的传统服装中汲取元素,创造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服装样式。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对这类自发的、内生的文化需求,可以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但是不要刻意介入,否则常常会吃力不讨好,弄出个“四不像”来。(作者是北京学者)[/P]
欢迎大家光临本论坛!
[img]http://www.ruobing66.com/bbs/images/Upload/2006/3.gif[/img]
发表新主题
发起投票
回复此主题
1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解析UBB代码
恢复上次发帖
当前保存
(无)
其它选项
显示签名
锁定帖子
回复短消息通知
Alt+S快速提交
Copyright
©
2003-2025 晨风暮雨 -
清空COOKIE
-
手机版
-
RSS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心无涯论坛:http://www.ruobing.site/bbs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2031 seconds with 4 querie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