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门派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42
  • 魅力1172
  • 金币8750
  • 经验24413
  • 文章2817
  • 注册2004-04-13
这不是我想看到的
[P]2010-10-10 17:42:00 [/P][P] [/P][P]  投资11亿元的长江三桥,近日再度封闭维修,这已经是该桥建成通车后10以来的第24次维修,而此次维修距离上次大修还不到一年时间。
读到这则新闻,我真是想笑却笑不出来。11个亿,10年,24次,这三组数字摆放在一起,特别的刺眼。差不多是1年就要维修2次!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再仔细读完新闻,原来如此——
三桥的建成,承担着分流过境车辆的重任,在主城区内只有这座大桥能24小时通行客货车。据新闻介绍,该桥平时每日实际通车8万辆,远远超过当初设计的5万辆,一直都是超负荷运行。而且没有专门的机构查处超载现象,甚至是没法查,一查就影响了车辆速度,进而甚至会导致整个三环线彻底瘫痪。的确,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有常识的人都能懂得也都能理解。那么,就毋庸置疑的要追究到施工方面了。即便是超载,但也不至于是年年翻新年年维修年年破损吧?三桥的管养单位给出的解释是——“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与钢桥面膨胀系数不同,因而黏结不牢,加之武汉冬夏温差较大,沥青铺装层容易出现裂缝,当车辆上桥时,推动沥青混凝土沿着钢箱梁往前滑移,桥面就会出现沉降。”与减料无关,但与偷工大大相关!因为采用的是美国“环氧沥青混凝土”新材料,施工时为了赶工期,在没有等到混凝土自然干透的情况下,采取高温油炉烘干,从而使沥青黏合强度与硬度都大打折扣,由此导致桥面“短寿”。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什么,10年修24次,仅仅是超载与新材料使用不当的原因吗?还能反应出什么?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任何一个相关部门都表示对此是否存在违规和贪腐问题“不便透露”。这些官员的回答,真是漂亮。不便透露,在我看来,不是含糊,简直就是含蓄。真的,我们都不会否认超载是损坏大桥的重要原因,但我们也不会轻易相信超载是损坏大桥的唯一原因。有网友问得好:即使超载是损坏大桥的唯一原因,为什么众多部门连一个超载的问题都治不了?修了就坏,为什么看不到当初誓旦旦地保证“至少要管6年”的有关方面来负一点责任,甚至连一点道歉也没有?要知道,长江一桥,50年也才大修过一次!
不明白,原来11亿的效果就是这般的屡修屡坏,或者也根本无需弄明白。像这样的事件,又不是只有长江三桥这一例,全国各地都多得去了。说它是豆腐渣工程,又于心不忍,可不说,又似乎是在自我欺瞒。可是,三桥就这样被推到了尴尬的境地,让我们欲爱不得,欲恨不能。

同样让我们爱恨交加的还有轰轰烈烈进行的“节能减排”。
为了达到国家标准,当指标下达到各市、各县、各区时,就已然偏离了原本的目标,手段强制到让人哭笑不得。直接限制用电,每星期供电多少多少度,而且还具体到每天的什么时候开始供电,过了时间再度断电。而在工业区,干脆是每个月只供电多少多少度,导致部分企业不得不减产甚至是停产。看新闻,都说得那么好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但是,一定需要用这样的方式吗?怎么就让我联想到“大跃进”了?
如此的举措,当然能使全国单位GDP能耗降低,可是另一方面呢?都说穷则思变,面对限电,拥有无限智慧的广大群众得出的唯一的变通便途径是——发电机!几乎是每个限电地区,发电机都迎来了空前的热销。可是,发电机使用汽油和柴油作燃料,随之产生的一系列污染与能源消耗,难道不是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了吗?
看来,所谓的节能减排,为的只是数字的好看。至于“十五”规划纲要里提到的“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看上去好美。
有网友讽刺:只有泱泱大国如中国,才会想得出如此绝招。

真的,不是我不爱我们日渐一日的繁荣富强的祖国,可是这样的事情,真的让我不知如何感慨。
之前还愤愤于闹得沸沸扬扬的黄鹤楼停车场事件——只因国家旅游局在对5A景区复评时,黄鹤楼公园未配备专门的停车场,险被摘牌。所以,投入2亿进行整改。至此,已初步进行使用。
我很爱国,但这都不是我想看到的,我也很想知道:究竟是“面子”重要还是“里子”重要?
[/P][P]
 [/P]
[COLOR=blue]不要因路远而踌躇。只要去往,必到达。[/COLOR]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97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2 .
Page created in 0.8477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