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圆
返回
登录/注册
菱角
楼主
霞霞飞 于 2023-09-12 21:08:51
菱角
上学期学了一篇小古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记得当时问孩子们“菱”为何物时?孩子们只知道照着下面的注释回答——“菱,即为菱角,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果实为弯牛角形,果壳坚硬,幼时紫红色,老熟时为紫黑色。”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知道,其实他们也不太熟悉“菱角”。不过,总归小古文学习还是好玩的。既然是“水生植物”那小古文中的“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岂不是笑掉大牙了!孩子们课堂上对“北人”之“不懂装懂”笑得前俯后仰。
我是知道菱角的,也是熟悉菱角的。小时候就和同学去河沟里扯过菱角。而我也“菱角”最为忠实的吃粉。奇怪的是,我只吃老菱角。嫩菱角,不太爱,所以每每去餐馆吃饭,有人点“荷塘三鲜”,我都只会用筷子夹上个把嫩菱角尝个鲜。但,老菱角则不同了,只要看到了,就挪不开脚,就会不管不顾地大快朵颐一番。
记得小时候,那时的菱角是四个角的,每当到了暑假,清晨,就会在被窝里听到马路上传里吆喝声“卖菱角哟!卖菱角哟!”那时没有现在的电动喇叭,全靠卖菱角农人的嗓子喊出来,所以有时声音会响亮,我想大概是农人此时的精气神很足吧,亦或是刚做了一大笔生意,心情很好;有的吆喝声则低闷的,有气无力的,但好吃的我总能听到,总会在第一时间喊:“爸,卖菱角的来了!”父亲总会简单地应一声:“哦!”然后就听到嗒嗒嗒出门声,过不了一会儿就听见进门声,我知道菱角买回来了。
那时吃菱角不容易,菱角是绝对野生,但也因此是四个角,个头小,于是,上午,我把作业一写完,就开始“剁菱角”。对,你没有听错——“剁菱角”!一个小板凳,一块小木板,一把菜刀,我就开始了自己的“好吃工程”。自己坐在小板凳上,先把菱角扶正,一般情况下,是有两个靠着近的角的那一面平坦在木板上,左手抓着直立起来的左角上,菜刀刃则放在两角之间,右手使劲往下一剁,于是菱角就分成两半。开始的两个菱角一定是边剁边吃的,那吧咋嘴的滋味,是长大后再也没有尝过的味儿。
再后来啊,我长大了,外出读书,外出工作,再也没有躲在被窝里喊爸爸买菱角的事发生了。父亲后来哟,也生病了,终于来咸宁了,和我生活在一起,度过了他人生中最后的时光。可那时的父亲,除了苟且着生命中没有质量的每一天,唯一的幸福就是能每天看到自己的儿孙们。我不知道父亲懊悔过自己那充满坎坷充满艰辛但也有少许幸福的一生不,我只知道在那个春末,我没有了父亲,他去了另外一个世界。
父亲走后,母亲心疼我,就留在咸宁帮我带儿子。母亲知道我爱吃菱角,所以每年到了夏季,只要看到菜市场有卖老菱角的,她一定会买上两斤,回家洗干净,煮好,等我回来解馋。而此时母亲再也买不到四角菱角了,她买的是农人们自己养的两角大菱角。这种菱角最大的好处是,不需要用刀剁,用牙咬上一口,就分成两半,再用牙对着其中的一角一挤,一大块粉糯的菱角米就到了口中,满满当当的包了一嘴。只是,细细嚼来,总觉得不及小时候的四角菱角香甜。
再后来哟,儿子考大学去了异乡,母亲也一个人回了军垦。我和先生接下来几年的生活总会有争吵和不快,这也是就是磨合吧!菱角的再次出现,得感谢拼多多,第一次尝试着拼单买了洪湖老菱角,再电话咨询母亲做法,于是,我吃到了人生中的第一颗自己煮的菱角。黑紫色的外表皮下,咬开后的清香,让我不禁又想我那远在天上的父亲,和家乡里的母亲!于是,那含泪嚼着的菱角的香,多了太多滋味。
夏季又快过了,我再下最后一单老菱角吧!用自己的味觉留下一些思乡的滋味。突然想起一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趁着母亲还在,我应该多回家看看!
回复
1楼
若冰 于 2023-09-13 15:46:23
童年,乃至少年,见到的都是家乡水塘那种很小的四角菱角,因为难弄,好像很少吃。后来见到大大的两角的菱角,还是非常惊奇。
回复
1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d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