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随感
| [日期:2023-02-04 16:21:39] |
[字体:大 中 小] |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四,公历2月4日,二十四节气的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一年春季的开始。不过,到底什么时候算进入春天,却有不同的说法,除了立春,还有春节、春分等说法,也有的说春季是3、4、5三个月,进入三月才算是春季的开始。其实,不管哪种说法,关键是看气温与物候,所以,对我们这个幅员辽阔,横跨近50个纬度的大国来说,不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入春的时间。 在我老家乡下,不说立春,说高春,但立夏、立秋、立冬。至于为什么说高春,到底是哪个“gāo”,我一直没有弄清楚,后来在网上一查,的确还有一些地方也叫“gāo春”,而且就用的是“高”春,却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这么说。在我印象中,这高春一般在春节后,偶尔也会在春节前,但除了遇上倒春寒天气,大多数是预示着气温日渐升高,开始要备春了,就是说要整修犁耙等农具、翻晒谷种,养好耕牛,为春耕做准备了。除此之外,好像也没有特别的仪式,倒是在老咸宁也就是现在的咸安,在立春的节点要大放鞭炮,时分一到,鞭炮声此起彼伏,要响几十分钟,比过春节还要隆重热烈,除此也不见有其他特别的风俗。 无论如何,立春作为一个特定时间节点,代表的是新生、活力、清爽、温暖、繁茂这些积极意义。那么,到了立春,就应该向前看,往前走,迎接一个新的充满希望的开始了。所以,无须回首过去,只要立足现在,迈开步子往前走。何况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也说不要背着过去的包袱走未来的路呢?不过,虽说如此,我们总是习惯于在一年的新旧交替时节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总结经验教训,也好为过去画个句号,毫无负担地问心无愧地向前进吧? 中国历来不缺牛人,更不缺吹牛的人。何况是这个必须也流行于自我推销自我表现,而且越会表现自己越能得到好处的时代呢?我却总是不入流,不会表现自己,也不愿意表现自己。比如,有人介绍我的时候总说我是县文科状元,在他们看到,对于现在的我,这应该是我的高光时刻,提及我过去的“辉煌”已经是很肯定我,很给我面子了,他们哪里知道,这其实是贬低了我!一个县的文科状元算什么啊,我可是那时候整个地区的状元呢。但是,我也多数情况下只是笑笑,并不纠正,因为我觉得这根本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其实,这个分数比当年的北大线还高20多分。虽说我入读的兰大现在常徘徊在二十名之外,但当年可是全国十大综合性重点大学之一,我丝毫也没有觉得比现在的某些热门的重点大学差,也许我在兰大的收获比我入北大还大呢?而且,高考成绩也不是我唯一的荣耀,要说起来,我应该算是在校教工中第一个发表长篇小说的人吧,而且还不是专职写作教师;我也应该是我校获得第一个湖北省政府发展奖的人之一吧,第一作者是当时的一位校领导,我当然很感谢他看得起我让我来执笔这项成果;我也曾与当时的主要领导合写论文、合著学术专著,当年也要感谢他对我的认可,不然为什么找我合作呢?我也是20多年前就评为副研究员的,在报正高职称时,不幸与部门的正职和一名副职在同一批报同一个系列,那位成果比我还硬的副职都被刷下来了,我这个小科长被牺牲掉也很正常了,只是以后这个系列取消了,再也没有晋升正高的机会了(也曾想过转行,因为各种因素都没有实现)。可是,这些有意义吗?也许有,但是我从来不在他人面前提起,因为这不是我在乎的,所以很少有人知道。我在乎的是通过这些外在的东西反映的我的努力、我做人的风格、我做事的态度,也通过这些对自己能力提升和为人处世带来的积极的影响。所以,我只是把这些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在某个时刻,开始一个新的征程。 那么,又当如何开始呢?也许一些专家有会来些什么建议,搞些什么攻略,喂些鸡汤了。巧的是,今天正好看了一句妙语,也算是很应立春节之景,这也是我今天看到的最有价值的一句话。那就是:“建议专家不要建议,因为中国专家的建议质量很低。”其实不妨说得更直接些:别听专家的,因为中国的专家往往来路不正水平不高。我耳闻到、见识了就有很多的人为了评一个副高或者正高职称是如何拉票的,未必最有水平的人就能得到晋升,如果不托人,大家不熟悉你,人家自然投那些熟悉的打过招呼的人,由此可见晋升了的人未必就是水平高的人了。再看看这些人,一旦晋升了一个正高,就不再做学问了,而是作为为晋升行政职务走捷径的资格,因为一旦有了一个正高的职称,可能就能直接晋升正处,而一个在行政部门工作了30多年的职员,即便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即便有着突出的工作业绩,如果不经过副科长、科长、副处几个台阶,就不可能晋升到正处。由此可见,他们算哪门子专家呢?学科业务既不专、管理业务也不专,政治素养、理论水平甚至更不如人家一个科员。这样的专家,来路正吗?专业吗?有水平吗?他的话你能信吗?所以,我从来不相信有所谓能给别人建议的专家和权威,一来他们提不出,二则如果有好的建议为什么会给别人分享呢,他不独吞才怪,比如赚钱的秘方,比如晋升的妙招,他得留给自己啊,如果分享给别人了,不是让自己的对手更强大吗?专家虽然提不出也不会给人提好的建议,这样的算计,倒是每个专家都在行的。 那听谁的呢?作为一个非专家,我从不给别人提建议,只是时刻在提醒自己:听从内心的召唤,顺应人性的良知,跟随自然的节奏。无欲无求,无悲无喜;波澜不惊,宠辱偕忘;随风漂荡,顺风飞翔;不人云亦云,不盲从权威,不流于世俗。坚定地做自己,做自己喜欢的自己。做自己不等于孤芳自赏,不等于盲目自大,不等于自我封闭。如果有我欣赏的人,我会毫无条件地帮助他,毫无保留地分享我的体会,毫无私心地为他提供便利,从不在乎个人得失;如果有我敬仰的人,我会无怨无悔地跟随他,不折不扣地听从他,不遗余力地为他奉献,从不让计较个人荣辱,也决不会让他失望。 岁月更替,人生有味。不要计较太多,不要考虑太多,不要贪求太多,追求有意味的人生,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自己喜爱的那种纯粹的、干净的、清澈的味道,就是最好。咸也罢,淡也罢,只要对自己恰到好处,就是最好的味道;单调也罢,丰富也罢,只要自己喜爱,就是最精彩的生活;冷清也罢,热闹也罢,只要是自己自觉自愿的选择,就一直坚持、坚守,直到生命尽头,直到地老天荒。 202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