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情人节
| [日期:2008-08-05 08:41:49] |
[字体:大 中 小] |
再过两天就是农历七月初七,也就是传统的七夕节。不过现在有个时髦的名字,——中国的情人节。 七夕怎么来的呢?传说中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于是后来就成了情人聚会的日子了。其实,七夕的内涵远比情人约会丰富,但是情人相会七夕互诉衷肠则是具有代表性的涵义的。如果有情人不能在七夕相约是很难说得过去的。 后来,七夕慢慢却被崇尚现代文明与西方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年轻人所抛弃,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情人节了。不过,如果把这事儿的责任都推到年轻人身上显然是不公平的。在那个爱情都成为谈论的禁区,爱情歌曲是靡靡之音,恋人们在公开场合都不能亲昵的时代,在人们的思想里爱情让位于革命热情,好像珍重爱情是不上进没有志向甚至是腐朽堕落的,自然没有七夕节的存在空间的,等到后来,爱情的禁区被打破了,情人们则不再从传统中找营养,或者他们已经不知道或不记得中国自古以来有一个属于情人们的七夕节了。 也许得益于市场经济的商业属性和开放、包容的思想,七夕被善于商业炒作的商人们从故纸堆里发掘出来了,也被浪漫的有情人所热捧。可是,虽然中国的七夕节有更古老的传统,但在它被湮没多年而西方情人节乘虚而入已经占领了市场占领了情人们的心思的背景下,七夕的地位已经无法往圣瓦伦丁项背,其热度是无法与西方情人节匹配了。所以,我们就有了中国节不如洋节更赢得年轻人的青睐的感慨。 在说到中国节被冷落,而洋节被追捧时,人们往往会归结为中国节的形式和内容脱离了时代,不能迎合年轻人的要求,不能与时俱进,所以需要革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采用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果说这种议论对别的节还适用的话,对七夕则有些不适用了。因为形式是后人可以随时改变的,而七夕的内涵比西方情人节则要丰富得多。正如我前面说的,西方的一些节日在中国破四旧被摧残后,接下来的改革开放引入了西方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西方的节日便伴随着乘虚而入,马上在人们的心灵荒漠与生活荒漠上种下了种子并且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了。这时候,我们在呼吁弘扬传统文化,光复传统节日,自然就有些晚了,所以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才会有所收获了。 不过,认识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总比没有认识重要,做了工作总比时髦也不做有效果。于情人节而言,中国的七夕节毕竟已经被不少人接受,哪怕它没有西方情人节的效果,也是值得我们欢迎和欣喜的。对于爱浪漫的有情人而言,多了一次表达爱的机会,对增进爱情自然是有益的。 愿天下所有有情人在即将到来的七夕情人节过一个幸福的节日,更有一个美满的情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