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苦竹岭
| [日期:2009-03-01 14:56:14] |
[字体:大 中 小] |
今天,也就是3月1日,我单骑穿越苦竹岭,实现了此次单车出行的三大目标。哪三大目标呢?容我稍后再说。 今天的出行可谓充满了变数。本来,按照我的计划应该是昨天出行的,可是,自我上次通山小岭之行以来,天天下雨,以至昨天无法成行。而今天,本来以为同样无法出行的,没想到后来竟然意外能够成行。早晨醒来,好像外面仍有滴水声,以为还在下雨,也就赖在床上不愿起来。过了大约半个小时,却怎么也没法再睡,只得起床。做完早餐,往窗外看了两次,发现虽然路面依然潮湿,却不见下雨,也没有行人打伞,因而决定准备启程。只是心里有些担忧,不知道下了这么多天的雨路况如何,又不知道途中会不会下雨。也是由于这个缘故,我放弃了早先准备前往金桂湖的计划,而觉得沿S208也就是横路线去桂花镇。毕竟我还没有去过金桂湖,不知道到底多远,也不知道路况怎么样。当然,虽说以前坐车多次经过桂花镇,曾和学校自行车队去崇阳时也路过桂花,但是并不知道确切的里程数,估计不到20公里吧?就在我推车出门时,突然发现后轮已经瘪了。记得上次回来气还满满的,怎么就没气了呢?突然想到在就要到家的路上好像听到车轮有不正常的声音,莫非真的爆胎了?可是为什么骑的时候没有感觉呢?于是,我打足气,把车推下楼,打算骑骑看看。路上看到一个修车摊,停下来,发现气的确少了不少,但并没有完全消掉。当然,这样也得找师傅看看。一检查,发现并非被尖锐物体刺破车胎,而是胎内侧自然磨损漏气。自然,我只好补胎。胎补好,已经过了8:40了。可见这次出行的确并不顺利了。 我考虑了一下,如果要12点前回来吃饭,只有3个多小时的时间。我决定跑3个小时,也就是说单程1个半小时,大约10时10分。考虑到一个人走不会太快,也不必太快,也就走大约20公里,正好是上回的路程数。这样想着,估计目标也就是桂花前后了。 虽然今天已经进入三月,气温却还是没有回暖,骑在车上,很有些冷。一个人一路骑着,一路想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不时有前往通山、崇阳、通城的客车从身旁掠过,让我生出些许亲切感,此外,不见一个熟悉的人或者其他物体,便萌发出一些落寞感来。也许,这样的落寞感还源自长达一周的冷雨天气给自己心情的影响吧,当然还有前天晚上那个令我不愉快的电话。 想着想着,已经过了131的那个路口,过了马桥收费站,也过了毛坪(通山路口),我感觉桂花镇不远了,估计1个半小时到达桂花镇问题不是很大,也许可以走得更远一点。既然上次走的是20公里,这次怎么着也应该多两公里吧,应该不断有所进步嘛。数数S208上的里程碑,毛坪前是23公里,那么单程22公里就应该是35公里处了。35公里处应该比桂花镇稍远一些吧,那么能不能到达苦竹岭呢?如果苦竹岭远过35公里处太多,我能不能以苦竹岭隧道为终点呢?不知道时间是否足够?如果在一个半小时左右真能穿越苦竹岭隧道,那么此行就可以实现三个目标了,一是在三个小时内完成行程在12点前赶回家做饭,一是超越上次的路程,全程可达44公里,一是穿过苦竹岭隧道跨入崇阳(我印象中过了隧道就进入崇阳了)。 很快就到了桂花镇,此时将近10时。这里,我把桂花镇介绍一下。咸宁号称桂花之乡,这里的咸宁其实当初不是指现在的咸宁市,其实是早先的县级咸宁市。咸宁市原称咸宁县,后改为咸宁市,咸宁地区撤区改市后原咸宁市改称咸安区,而咸宁桂花之乡的称誉便扩大为大咸宁市了。但是,桂花主要还是在咸安,而咸安的自然状态的桂花则主要集中于桂花镇。桂花镇的治所叫柏墩,所以,到桂花去,当地人不说去桂花,而是说去柏墩。柏墩只有一条主要街道,也就是S208公里的一段,另外一条支路前往何功伟烈士陵园,称做何功伟路。镇子被两侧的低矮的山峦夹持着,绵延数公里的山上几乎全是树龄长到数十年甚至百余年的野生桂花树。路旁的桂花树更不用说了,因为现在咸宁的很多公路都是这样,这不是它的特色,它与众不同的地方或者说这里之所以出名主要就是山上的古老的桂花树,据说一棵桂花树就值数千元以至数万元,而且地方政府禁止走出咸宁市。如今,桂花树的种植是当地主要的产业,路旁的田大多数是桂花园,种植着2米左右的小桂树。 过了桂花镇,我就离目标更近了,前方的路标是29公里。此时,我一面盼着出现35公里的路碑,一面期待着苦竹岭隧道的出现。每回过了一道山梁,以为快到苦竹岭了,转个弯,结果又不是。终于,过了34公里的里程碑后,苦竹岭隧道与35公里的路碑同时出现在我面前,而且还有一块告示板,上面写着:“崇阳县文明样板路”。也就是说,在隧道的入口处就是崇阳了。至此,我抵达了35公里处,越过35公里处又进入了崇阳,而且时间还不到10:10分。此时,三大目标全部实现。 但既然隧道在眼前,我自然还是要穿越的了。隧道里灯光昏暗,地面潮湿多积水,前后有车辆通行时会发出很大的响声,犹如一列火车在通过。终于,我看见了对面的亮光,穿过了隧道,完成了此行的单程。此地是35公里+800米处了。隧道口下车时,正好10:12,也就是距出发1个半小时。这时,我发现隧道口左侧有一块大理石牌,上面写着隧道的有关数据:2000年5月12日开工,2001年10月1日竣工,全长585米,高6.6米,路面宽10.5米,等等。看完这些,我再次穿越隧道,在出口处稍事休息。 说起苦竹岭隧道,咸宁人会想起很多。我这里说苦竹岭隧道是因为这里叫苦竹岭,但在给隧道起名的时候,也许是有的领导不喜欢这个“苦”字,所以取名为翠竹岭隧道。之所以叫苦竹岭,是因为这里连绵起伏的山上全生长着挺拔的竹子。竹子其实不是苦竹是楠竹,为什么叫苦竹岭呢,我想大概是人们觉得这里路太难走吧?隧道通了领导同志就“苦”取“翠”,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关于苦竹岭隧道的来历,很多清楚情况的人都会想到开工前的那次震惊全国甚至在全世界都应该说是罕见的特大交通事故。一辆严重超员的载客中巴在下坡时翻下悬崖,造成19人死亡,37人受伤。这死亡的数据是来自网上,受伤的数据是我的记忆。这么大的交通事故,当我试图从网上获取一些信息时,却怎么也找不到完整的记录了,甚至连发生的具体时间都找不到。正是这场事故导致民间修隧道的呼声高涨,也促使地方政府下定了修隧道的决心,可以说是因祸得福,算是告慰那些死者的英灵。此前,苦竹岭也发生国很多交通事故,成为武汉-温泉前往崇阳-通城路上的恐怖岭;在107公里修通之前,从咸宁以北各地前往咸宁以南各地的车辆更是都必须通过这里。苦竹岭的山顶是原咸宁市也就是现在的咸安区与崇阳的交界处,其中崇阳境内是一个很长很陡也很窄的坡道,而咸安境内从山顶到山麓更全部是蜿蜒而行的处处急弯,有的地方干脆就是一个180度急转弯。且不说司机一到这里就紧张,连车上的人也个个提心吊胆。一不小心就会车毁人亡。即使不出事故,这段大约2公里的路程通常也需要40多分钟。如今隧道修通了,加上前后的过山公里,不要1分钟就搞定,不仅节约了时间,降低了运行成本,更带来了安全。正是苦竹岭隧道这一特定的背景,在它成为我此行的终点时我感到欣慰。——当然,对于作为骑车出行的我来讲,如果没有这个隧道,我估计是很难翻越苦竹岭的,也就不会有此行,或者,至少会给此行带来非常大的困难,不会这么容易达成我的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更要感谢隧道的开通了。 大约10:20我踏上返回的路程。因为去的时候是上坡多,回来就变成下坡多了。特别是进入隧道前的那两公里的上坡路,回程时我滑行下来不到2分钟就完成了。所以回来就快了很多,大约11:35,完成了全部行程,回程花时1小时15分。而且我发现单程差不多24公里了。一则终点距36公里只有200米,二则温泉城内到肖桥这段路16公里处前没有路标,但到我的出发地应该不止3公里。 下午,又是下雨,突然高兴起来,庆幸自己上午得以成行,不然这个星期的出行又泡汤了,至少还得再过6天才有机会。如果下周还下雨,就要等更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