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说今天肯定不会下雨后几个小时,天气预报的小雨终于在中午下班后轻悄悄地降临。走在回家的路上,能看到地上的湿痕,然而头上、身上并没有下雨的感觉。这让我想起了南宋志南和尚一句古诗来:“沾衣欲湿杏花雨”。虽然现在还不到杏花开放的时候,眼下这雨到真的“沾衣欲湿”而未湿。
印象中这是今年入春以来的第一场雨。以前宁愿看着下雪而不喜欢下雨的我竟然感到莫名地有些欣喜乃至兴奋。
一场短暂的午觉后前往办公室上班,发现雨已经大了起来,地面已经湿透,个别低洼的地方甚至有水流,而走在雨中的人,已然不是只是“沾衣欲湿”,如果没有伞,必然是“沾衣尽湿”了。当然,所谓的大也是相对于下班时候了,全然听不到雨滴声,有如羞涩的少女,你听不到她的笑声却感觉到她美丽的笑容。整个天空灰蒙蒙一片,近处远处的建筑物都笼在轻纱薄雾中一般,道路两旁桂花树、香樟树被雨水完全淋湿更加清翠,正应了一个成语“青翠欲滴”。走近揽月湖,只见微波摇曳,完全看不到雨滴飘洒引起的涟漪。细微的清风能掀动水面却无法为人感知,而飘落的细雨无法影响水波却能为人感知,不觉有些奇异了。如此轻柔的风轻柔的雨,恐怕也是这样一个季节独有的吧?地面的草似乎还没有从冬天苏醒过来,揽月湖畔的草地还是一片枯黄,但细细一看,个别地方还是有肉眼难以发现的黄嫩的芽尖的。于是,我又想起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来。有了这如酥小雨的滋润,再过几天,小草泛绿,自然就顺理成章了。至于那些低垂的柳枝,倒还没有发现有出芽的迹象,但枯青的枝条则分明在表白着它的生命力,只等二月春风的修剪,给缀满细叶了。
突然想,除了上面的引用,我们的先人有很多的写春雨的诗句。比如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又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当然,我最喜欢,而且认为和今天这雨最贴切的当是杜甫《春夜喜雨》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了。当然诗圣写的是夜雨,所以感觉是“随风潜入夜”,今天的雨虽然发生于午时,却是一样地“润物细无声”,这样一种宁静与闲适,是多么的雅致与妩媚啊!难怪我会莫名地感觉信息与兴奋了。至于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那就是另外一种景致了,此时我没有亲身体验,无法感知它对于心灵的触动,所以我还是喜欢眼下的下雨,这样一种柔情蜜意,这样一种恬淡静谧。
今天已是周末了。按照天气预报,今晚和明天应该继续是这样小雨飘忽的日子,虽然不如晴日的周末那么便于出行,但喜雨飘洒中,撑一把花阳伞,不也是别有情趣吗?遗憾的是,现在已经找不到油纸伞了,不然我会幻想起《雨巷》的情景来,正清闲地走路,突然走出一位丁香一样的女子来,让我眼前一亮,于是想起家乡的伊人,让很想回家的我盼望回家的心情更加迫切了。要不是为了写这篇文字,也许我已经上了归家的路途了。
20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