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中国迎来一个红火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好声音》这档原产于荷兰的娱乐节目(The Voice) 在移植中国后,展现的是另一种公民意识推进的气息。在处处讲关系事事论特权的“X二代”社会里,小人物也能有大梦想,小人物也能登上大舞台,不论长相、年龄和气质,比赛最终回归到实力的较量——好声音。被部分舆论形容为传递“正能量”的《好声音》 通过浙江卫视播出后,力压近年各项选秀音乐节目。关于《好声音》的评论也紧扣着“盲听盲选”的环节,逐渐从娱评版扩大到时评版。 就在“好声音”成了流行用语时,新华网为中共“十八大”造势而刊发的评论文章也打出这么一个时髦标题:十八大代表奏响“草根好声音”。 有了民间的烘托,有了官媒的推波助澜,“中国好声音”俨然成了最热的流行语。
如今,我也借用一下“中国好声音”这个词汇,超越娱乐界,从社会的角度,想探求一下: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好声音。我认真地想了想,起码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评判:
一、中国好声音涉及的话题不是高深的学术问题,而是事关民生,关系百姓衣食住行和个人发展等切身利益,关系国家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与国土安全的敏感和重大的问题。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题,我们不关心不关注不评判;
二、中国好声音必须是真实的声音,而不是隐瞒真相欺骗舆论愚弄百姓的声音。譬如哈尔滨市某部门和政府发言人关于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垮塌事件上发出的推卸责任的假声音就是这样。如果声音不真,再好听也会受到群众的抨击,,春晚上的假唱之所以广受诟病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何况出自我们某些官员口中那种并不动听的满嘴谎言呢?群起而攻之那是必然的结果;
三、中国好声音应该是积极的声音,而不是消沉的声音。真的声音未必就好听。真实的声音很多,但是要称得上好声音,一定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要振奋国人的精神,催人奋进。那些批评的、揭露的声音很多当然是真实的,我们也需要一些这样的声音,但是听到这样的声音难免让人气馁,让人心疼,让人愤慨,让人失落,让人畏缩,因为黑暗的东西多了,总是让我们看不到希望,不能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甚至会动摇我们的信念。所以,也不是我们期待的好声音。
四、中国好声音是善良的声音。听了太多仇恨报复的声音,听了太多弱者被欺凌、被抛弃的声音,听了太多做好事反而蒙受冤屈受到打击和嘲讽的声音,总是让人很心寒,让我们对国人的道德水准、对国家的文明创建产生疑惑。我们希望多听听那些善良的人们积极行善而且善有善报的故事,听到传统美德在发扬光大掷地有声,让我们感受人性的光辉,人格的魅力。这,是我们社会迫切需要的好声音;
五、中国好声音还是和谐的声音。节奏和谐才是美,中国好声音就应该传递和解,如同和风细雨暖人心。倡导和衷共济,团结一致向前走。而不是渲染分歧,在非原则性问题上争论不休。更不是分化族群,制造敌对情绪让外人渔利。当然和谐的声音不是说要以维护和谐为名把他人的不同意见“和谐”掉,而是要一方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主张,另一方也要以宽广的胸怀谦卑的态度接纳不同的见解,彼此尊重,求同存异。
六、最后一点,我认为中国好声音必然是有力量的声音,要发出中国社会中国人的最强音!向外交部发言人那种“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方对钓鱼岛采取任何单方面措施都是非法、无效的,中方坚决反对”的毫无力道的废话空话不要说。中国要像个强国的样子,就是再艰难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对日本说“不”,可以发出民族的振聋发聩的呐喊声,为什么现在反而没有胆量了?有个成语叫理直气壮,我们的理很直啊,为什么气势反而没有那些无理的人壮呢?软弱,必然受欺负,顾虑太多,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说话哪有底气?
希望听到更多的好声音,不只是来自草根,来自精英,还来自我们的国家!如此,中国的声音才更美丽动听,才会被更多的人听见,才会被人家在乎和听从,才有震慑力和感染力!
20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