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到无锡(二)

[日期:2020-10-27 21:08:55] [字体: ]
      从26日起,正式开启4天紧张而单调的培训学习,每天上午3小时,下午3小时,上午下午上课打两次卡。上课就是老师在上面讲,200多人在下面听。因为防疫的需要,进门要检测体温,课堂要戴口罩,一戴就是一两个小时。很累,很辛苦。对于好动而且内心激荡的我来说,这可不是喜爱的生活方式,再忙再累也要想办法,挤时间,寻找闲适的生活,追求内心的安宁。凑巧联络上了几位高校的伙伴,又有着共同的兴趣,相同的想法,虽然白天的学习内容很满,却不影响我们下午课后,于熙攘的闹市中优雅地漫步,在现代都市里寻访历史遗址,品尝地方美食,追逐文化名人的足迹,于是,有了和去年杭州培训时形单影只迥乎不同的快乐的夜生活。
      26日晚,我们的足迹所至是古运河边的南长街。夜色中的古街,闪烁的是现代的五彩霓虹;灯光辉映下,波光粼粼的运河水流淌着历史的记忆,文明的沧桑。我们闲聊,我们拍照,在清名桥驻足长思,在月半弄品味太湖三白和其他无锡美食。短短三个多小时,让我改变了对无锡的印象,开始有点喜欢这座有着独特文化魅力又散发出现代气息的城市了。
      如果说26日晚走进古街古运河,是初识文化无锡,领略中华物质文化遗产的话,27日晚则是一顿中华优秀传统非物质文化的盛宴。因为老师有事,中午提前上课下午下课也提前到四点半,我们得以比头晚早一个小时出发。我们先是打车到崇安阁附近。过前广场,拾级上楼,只见一幅群雕,钱玄同、钱基博、周舜卿与吴稚晖坐在四方茶桌边饮茶边闲谈,旁边地上蹲着小钱钟书。据说这就是当年他们生活的写实,也是当年无锡茶文化的缩影。下了崇安阁,再访玉皇殿,接着来到图书馆前。驻足图书馆前,发现有一尊拉二胡的塑像,我立即想起创作《二泉映月》的阿炳来:莫非他就是阿炳?又一想:阿炳故居不就是在无锡吗?前不久还看到网上一篇文章,说阿炳故居是最冷清的故居,甚至有人还主张拆除掉呢。忙拿出手机导航阿炳故居,竟就在附近几百米处,边走边找中,猛一抬头,故居就在眼前!我们几个忙着拍照留影,只为告诉人们,阿炳并没有被遗忘,也希望更多人记住这位伟大的盲人艺术家。
      至此,寻访文人文化告一段落,我们来到无锡最有名的王兴记吃小笼包、馄饨和酱排骨。 
      就在我以为今晚中华文化的文化大餐主餐已经品尝完毕,准备去南禅寺欣赏佛教文化时,有人说:钱钟书故居不远。于是,我们怀着对大师的敬仰之心,又穿街进巷,借助导航夜访钱钟书故居。路上,我想起钱钟书、杨绛当年流落咸宁的经历和杨绛先生回忆的钱老的故事来。可早过了参观时间,我们只好在门口拍照留念,带着无限的失落感离开了钱钟书故居。
      这时,有人提议去无锡著名的三凤桥肉庄,看看那里的酱排骨和面筋,好买点回家。本来有人想现买的,听店员说可以扫码网上下单送货到家,立马改了主意,不急着买了。
      就在我们准备去南禅寺的路上,街拐角又看到了顾毓秀故居,同样院门紧闭,也只好悻悻而别。
      最后,我们终于来到抚熏楼和一街之外,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时期有着1500年历史的南禅寺前。在闪烁的霓虹灯映照下,我们瞻仰了禅院,眺望了佛塔,结束了四个小时的文化之旅,打道回返住宿的酒店。
      此时,才感觉以前对无锡还真是没怎么去关注,了解得太少,这两天看地图,再通过同行的几位高校同行介绍,发现无锡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和苍白。真希望有时间能好好深入无锡,了解它的文化,欣赏它的风景。可惜白天太忙,下午下完课已是太晚,怕是没时间游太湖和蠡湖,包括鼋头渚啊,影视城啊,徐霞客故居啊,还有几个湿地公园,估计都没时间去了。

                                                                          2020.10.27

阅读:531次  

复制 】 【 打印 】 【 关闭
·秋到无锡(四) 2020-10-29 16:05:18
·秋到无锡(三) 2020-10-28 18:31:33
·秋到无锡(一) 2020-10-25 22:35:58
·风雪夜归人:61-75 2004-05-06 09:25:29
声明: 本栏目的文章均系站长原创,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谨供阅读。欢迎发表评论和提出宝贵意见。如要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并联系站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