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无锡城,徜徉在无锡街头,总是沉浸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呼吸着带着运河古风的文化味。对无锡人清柔、淡雅而闲适的生活情调与生活情趣充满了羡慕之情。不用说与省会南京比,在外地人心目中,似乎苏州、扬州、镇江。徐州才能代表江苏,无锡确实过于低调了,哪里知道它才是最有文化味道和传统特色的地方呢?
昨晚,看着同事看了我的“游学记”后发来的《无锡景》的歌词,听着不同版本的吟唱,进入了沉沉的梦乡,除了中途四点左右醒了一次,一觉睡到快七点,印象中好像很久没这样过了。便想中午好好休息,慢慢消化这满满的文化大餐。所以当上午上课前,这些天一起逛街的同伴邀我一起去“毛华美食”吃玉兰饼时,我便犹豫起来。可当丹丹老师说到前晚没能进钱钟书故居,中午可以再去看看时,我终于心动了。
下了课,我们打车直达清扬路的毛华美食店。今天同行的只有3人,飞飞老师因为要洗头发不能参加了。车上我们看到了薛福成故居。虽然薛福成在文化上的影响不及宋明两代那些前朝先辈,但也是晚清著名外交家和洋务派代表人物,也是一位有文学造诣的学者。他的故居面积有很大一片,有“薛福成薛半城”之说。
走到毛华美食店附近,远远就发现门口竟然排着长长的两列,一问才知道一列是付款开单,一列是等着领玉兰饼。根据熟悉的食客的指点,我们一人排队付款点了一份阳春面、三只玉兰饼、四只生煎馒头,另一人排队领东西。这时,又有熟悉的食客告诉我们,阳春面在里面端,可以一人在这边排队再安排一人去端面。于是我去端面,丹丹老师和庞老师继续排队拿馒头和玉兰饼。一大碗阳春面才五元,幸好有人先探点吃过,说面量足,够三四个人吃,不然我们会各点一份的。所谓生煎馒头也就是灌汤生煎包子。至于这里的招牌菜,人们津津乐道并吸引我们来的玉兰饼,原来就是外面裹着油炸糯米粉,里面是一大团带着当地特色有点甜的猪肉馅,让我想起我们咸宁的通山包坨来,只是包坨外面是苕粉加工方法则是水煮而已。我们把面分成三份,她们2人各一小份,多数都给了我。我们点的4只包子也是我独占2只她们一人1只,至于玉兰饼则是一人1个。
吃得饱饱,我们步行到钱钟书故居。故居名叫绳武堂,钱钟书先生在这里度过了童年与少年。一进故居,我们立刻感受到大师高贵人格的气场和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文化气韵。我们仔细地参访了每一个展室,虔诚地阅读着那一行行文字介绍,瞻仰那一幅幅大师与杨绛先生各个时期的照片,品评着那些珍贵的手稿和各种版本的图书。最后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绳武堂留影,依依不舍出了故居,临走前又回首凝视了故居门口“钱钟书故居”几个镏金大字才与大师告别。
接着,我们又一次来到顾毓琇故居。看故居内的文字图片介绍,瞻仰诵芬堂,深深地被顾先生母亲王婉清的伟大母爱所感动。顾先生父亲早逝,母亲独自抚育着六子一女,其中五人取得博士学位,多数是国内外知名大学!只是他们自己的子孙比起祖辈父辈逊色了不少,也是令人唏嘘。
经过整整4个全天的学习,简单的结业仪式后,无锡培训班完美结束,几位老师讲课各有特色,或重理论,条分缕析,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娓娓道来;或重实务,讲述故事,剖析案例,激情澎湃,妙趣横生。学习下来收获良多,不时还和我们审计处的同事和学校同仁分享讲述中的精华内容。
要是按照杭州班的套路,接下来该在房间呆着,想第二天返程的事情了。然而我们已经是有“组织”的人了!几所高校和两个科学院的同道相约吃个结业晚餐,而且头天晚上已订好了地方。因此,一下课,我们一行8人就依约5:30向晚餐点卜蜂莲花广场的江南望灶而去,广西职业师范学院的黄老师也携在这里上学的女儿随后赶到。10个人正好是十全十美。菜是广东财经大学的庞老师与浙江安防的丹丹老师点的,我则与飞飞老师去旁边商场买无锡老酒。昨晚黄老师就来过了,说有一种八年的无锡老酒,不贵,并买了一瓶准备今晚一起喝。但我们看到那种酒只剩下一瓶了,就买了2瓶另一种半甜的十年的无锡老酒。等菜一上来,发现大都是以前没吃过没见过的菜品,有的食材见过却是不同的做法。单看形色就不错,味道基本上是江浙既甜又咸的风味,大家也都能接受。这些菜品是:醉蟹、油醋水云丝、苏氏红闷羊肉、手抓酱骨、桂花酒酿圆子、三鲜鱼面筋、芝士烤口蘑、石锅黑豆腐、灶烧鸡爪大鱼头,一共十菜一汤,丰盛吧?每上一个菜我就忙着拍照,发群。边吃边喝间,大家兴致越来越高,谈兴也越来越浓了。菜也消灭得差不多了,团圆酒也喝过了,却没一个人提出离开。大家谈各地菜肴的特色和自己的相关经历,谈孩子的教育与婚恋,谈身为父母与年轻人间的代沟,谈马拉松比赛与运动健身,大家感谢庞老师结业晚餐的提议,感谢我建了微信群,感谢浙江安防的丹丹和飞飞几天来叫车点餐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感觉饭后交谈的时间比喝酒吃饭时间还要长。差不多九点了,大家才离开,离开前又在店名前小台阶上合影留念,边走边聊着往住宿的酒店走,还相约明年报同一个班再相聚。
晚上,我很晚才睡,一直想着这几天的经历,想着给自己留下美好印象的无锡城、无锡景和无锡人。无锡似乎是座安静而富足的城市,很好地结合了历史的厚重和现实的富庶。无锡的景融合了自然的钟灵毓秀和人类的巧夺天工,山、林,湖、水、园、亭相得益彰。无锡人又是那么的温和儒雅,我几乎没听见有人大声说话,更不用说大声争吵,没有国骂和汉骂声,街上和店面也难免宁静,不见有哪个店里大声播放着音乐,更不见嘈杂的震耳欲聋的广场舞乐曲。这让我响起“吴侬软语”四个字来,又想起《无锡景》里咿咿呀呀的浅唱低吟……
明天开始,大家将陆续奔赴行程,要与无锡告别了。期待着不久后的某一天能再到无锡,让我有足够的时间细细品味这座让我一来就爱上的城市,再来品它的风景风俗和文化,它的山水楼阁和特产,还有我没来得及看的太湖蠡湖与梅园,去鼋头渚、影视城、灵山大佛、荡口古镇。
2020.10.29
补记:
30日,我和飞飞老师丹丹老师一同打的到无锡东站,又是她们叫的车。我们大概7:40才打到车,而她们火车的开车时间是8:29,因为早晨堵车,很是担心会误点,结果在司机的努力下,终于提前10分钟到站。取过票后,因为她们要赶时间就先行进候车厅了。等我列队完成安检进去时看到她们的车已经在检票,试图在进站的人群中找寻她们的身影却失望而返,只好给飞飞和丹丹分别发了信息“再见”。飞飞马上回了信息“下次再见”;大约8点半,丹丹也回信“上车啦。下次见呀!谢谢一路上的照片和文章,有了记录啦”。到大约9点我进站上车,离开无锡东站,在飞驰的复兴号机车牵引下,列车飞速掠过无锡,我忍不住从车窗再拍了几张郊外的照片,作为对无锡最后的纪念。
20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