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的幸抑或不幸?
| [日期:2007-10-01 09:51:46] |
[字体:大 中 小] |
几天前看了一篇报道,标题是《孤儿大学生五年来再尝月饼》。虽然中秋节过去好几天前了,看这篇报道也过了好几天,可是我依然无法忘怀,总是有一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觉。只因为这些天一直很忙,没有时间来表达这种感受,直到今天——国庆放假第一天,我才有时间坐下来,谈谈我的感想。 这篇报道说武汉科技学院学生李小玲已经五年没有吃过月饼了,中秋节那天再尝月饼,而且特意留下几个,准备十一放假回家时带给爷爷吃。小玲的月饼哪里来的呢?武汉富康眼镜超市捐赠的。 我想,记者写这篇报道的用意很明显,那就是有爱心的企业在关爱我们的寒门学子,是从正面反映我们的贫困大学生有人关心,社会没有忘记他们;而且我们也知道,这里的月饼只是个符号,新闻的主题是借这个小小月饼表明我们的社会对孤儿小玲并没有抛弃,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可是,我不禁要问了:我们的孤儿为什么5年来才第一次吃上了月饼?这5年里为什么就没有人给我们这位孤儿奉献一下爱心呢?多名可怜的孩子啊!5年里社会、身边的人对她是如此冷漠!她的亲戚和邻里呢?5年来她的老师和同学呢?如今,作为武汉科技学院的一名学生,学校的领导、老师、她的同学又是在怎么对待她的,又是怎么看待需要一个企业的捐赠她才能在那里吃到月饼这件事的?而且,按照前面我的说法,按照我们记者的思路,既然月饼代表的是社会对孤儿的爱心,反过来也可以说,我们的社会对孤儿可是太缺乏爱心了!所以,从这件事我只能得出与记者相反的结论。在记者眼里的正面宣传,在我看来恰恰暴露了社会的弊病与人们的冷漠。所以,月饼的报道没有让我看到孤儿的幸运,恰恰是反映了孤儿的不幸。 尤其让我感到心寒的是,小玲为她爷爷留下月饼准备带回家这件事。首先我可以判断爷爷也是5年没有吃到月饼了,其次小玲才是真正有爱心的孩子。5年来,她承受了社会的冷漠,可是那份爱心却没有泯灭。也许,对一个5年没有吃过月饼的孩子来说,突然能吃到月饼了,下意识地应该把月饼吃完,充分享受5年里缺失的快乐。可是她不是这样,而是想到了自己的爷爷,实在难得!所以,如果说我从这篇报道里看到了一点值得欣慰的东西,冲淡了我对冷漠的社会和人们的哀叹的话,那就是往往是在贫困中长大的孩子才最善良最有爱心,一旦他们有了一点点所得,因为有自己贫困与匮乏的经历往往能拿出来和他人分享。比起那些自己动辄一掷千金消费财富却不肯拿出哪怕一厘半毫奉献社会救济他人的亿万富豪,真是有天壤之别!在不幸中成长起来的孤儿却有善良的胸怀,也许这才是值得我们为她庆幸的地方吧。 2007-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