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斌副省长回母校记
| [日期:2008-03-14 17:13:31] |
[字体:大 中 小] |
“赵斌要回母校啦!” 这一消息像长了翅膀一般飞遍了咸宁学院的三个校区以至整个市区,得到消息的昔日老师和同窗好友奔走相告,个个喜形于色。 赵斌是谁?他就是今年1月新当选为湖北省副省长的我校81届校友。 赵副省长毕业于我校中文系。1978年,他考入为武汉师范学院咸宁分院(咸宁学院前身之一)。毕业后分配到建设银行湖北省工作。此后先后任省经委办公室科长、办公室副主任,省政府办公厅秘书处正处级秘书,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正处级秘书,省政府办公厅计划财贸处处长,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党组成员、省政府副秘书长。1997年6月至2001年1月任十堰市委副书记,2001年1月至2002年4月任十堰市委副书记、市长。2002年4月至2002年12月任十堰市委书记、市长。2002年12月任十堰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2008年1月当选为湖北省副省长。从入学到现在,整整三十年了。 3月13日,赵副省长到咸宁市调研,想起30年前就读的母校就在咸宁,他立即告知母校领导,表示要来看看学校,看看过去给予教诲的老师和结下深厚友情的同学。 13日下午4时50,赵副省长刚刚开完会,就马不停蹄赶到母校中心校区。在党委书记李友清、院长夏再兴的陪同下,他先察看了学校校园,不时向身边的书记、院长了解学校发展情况。看到母校的崭新面貌,闻听母校领导的介绍,赵副省长充满了高兴之情、关切之意。 5时许,赵副省长走进行政楼4楼会议室,和从咸安校区、温泉校区与城区闻讯赶来等候在这里的老师、同学一一握手问候。看到多年不见的昔日恩师和同窗,赵副省长激动不已,亲切之情溢于言表;而看到当年才华横溢的学生和同学如今事业有成,老师和同学个个是笑逐颜开,十分欣喜。 刚一入座,面对自己的恩师,赵副省长一一点出老师的名字和当年执教的课程以及上课的情形。“直到现在,当年老师上课的情形常常一幕幕出现在我眼前。王禾秀老师是教古代文学的,第一节课是讲《诗经》,向我们讲解‘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张芳彦老师讲的是现代文学;何立智老师教文学概论;谢邦华老师教写作,为我的写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当他笑着说到“雷凤珍老师教现代汉语,教我们学普通话,只是我现在的普通话并不好”时,夏院长插话说道:“那是雷老师当年没有教好”,惹得雷老师和在座的老师、同学与学校领导都大笑起来。这笑声在在会议室里飘荡着,是那么的轻松,那么愉快。 赵副省长还回忆起当年学校的环境与学习、生活、劳动的情形,对老师的教诲充满了感激之情。他说:“这次我来咸宁前就想一定要到学校来看看,看看我的老师,感谢老师对我的教诲、教育。30年过去了,看到老师们身体很健康,我非常高兴。在我的人生历程中,咸宁学院是很重要的一站。当时学校的条件很艰苦,在这里三年的艰辛求学经历为我后来走上领导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我工作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困难、挫折,当我想起在艰苦环境中求学的情形,想起老师的教导,我就增添了力量和精神。所以,我要诚心诚意地感谢学校,感谢我的老师。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的教育,不会忘记是在咸宁学院三年的学习为我的事业打下了基础。”其情殷殷,其言切切,学生对母校对恩师的拳拳赤子之心表露无遗,令人感佩。 赵副省长接着说:“三十年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高兴。新校区的校园建设搞得很好,各项事业都有很大进步。”他还询问了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与学生就业情况。 喝了一口茶,赵副省长笑着问:“作为学生应该回报母校,书记、校长和老师对我有什么要求?” 赵副省长的话让座谈会的气氛更加活跃起来,整个会场洋溢着一种欢乐、和谐的氛围。 夏院长也笑了,说:“希望省长多关心一下学校的发展。” 李书记说:“赵省长在百忙之中来学校看看,特别是刚才看到赵省长和老师们感情很深,让我们感觉到当一名老师的光荣。”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今后一段时期的设想,表示学校将重点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立足咸宁,背靠大武汉,在地方经济建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为地方服务中打造学科专业品牌。 听了学校领导的汇报后,赵副省长恳切地说:“学校今后的发展起码有这几点比较重要:一是学生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顺利就业,找到施展自己才能的岗位,学校的专业设置要市场化;二是学校的品牌很重要。对于学校希望改名的问题我会支持学校,找有关领导推动;三是关于学校发展空间问题。现在的新校区不错,但还小了,能不能扩展一点。老校园千万不要放弃,那里交通比较便利,也有发展的空间。” 座谈会持续了近一个小时,最后赵副省长再次祝愿老师们健康长寿,祝愿学校明天更加美好。 副院长赵学群、吴基良,院长助理白育庭、钟儒刚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结束后赵副省长满怀深情和学校领导、老师、同学在校园一一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