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有感 记得以前经常看到“读报有感”之类的文章,印象中自己似乎也写过这样文字。那时候人们获取时事信息的渠道比较少,主要通过报纸。现在,由于网络新闻的时效性,以及因为工作关系带来的上网的便捷性,从网上获取新闻变成了我的主要方式,以至于多年来已经很少看报纸了。所以,我现在很难找到一种代替“读报有感”这种表述方法来替代曾经针对报章新闻事件而今针对网络新闻而引起的触动想发表一点感慨的语汇了。说“上网有感”显然过于宽泛,甚至还会有歧义,说“读网络新闻有感”显然又过于累赘。也罢,形式不是主要的,想说几句话才是真的,那就撇开繁文缛节,直接进入主题了。
最近,国内国际社会事态颇多,让我感兴趣的有三件事,一是月初开始今天将闭幕的中国“两会”,一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提名华裔商务部长骆家辉接替洪博培担任驻华大使,还有一件就是眼下引发世界震惊的日本大地震。三件事本来没有任何联系,放在一起说可能有主题不集中之嫌,但是今天我碰巧上班的时候看了几天新闻,关于这三件事的三篇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很想就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虽然两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媒体的关注,但是我其实很少看这方面的新闻,年年两会期间连篇累牍的新闻轰炸,尤其是央视新闻对有关领导、两会代表的讲话与发言的重复报道已经麻木了我的神经,甚至有人对此颇为反感。把新闻做成这样,实在让人遗憾。但是,在看网上新闻时,我偶尔会扫瞄一下标题,对一些报道也会浏览一下,比如议论提高个人所得税征税标准,这些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但是,今天的一则新闻却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新闻说在“吸纳代表委员真知灼见”的基础上,“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拟做出38处修改”,其中一处就是将“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修改为“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从“逐步”到“尽快”,确实令人痛快。一“逐步”谁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啊?可是“尽快”就不同了,从字面理解,那就是“尽可能”地快,“尽最大努力”去快。我不禁为此振奋不已。可是,振奋了不到10分钟,我又有些担忧:这“尽快”到底是多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进而缩少收入差距到底需要多久?而且这里说的是“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是扭转这种趋势,并不是要真正改变收入差距扩大这种现象啊,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现实并不会得到根本的解决,我们有必要那么激动吗?还有,怎样才算尽快?老百姓怎么知道你尽力了?如果没有明确的时间概念,是很难让老百姓信服的,而且,中国的一些官员失信于民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就是有了明确的时间概念我们都很难相信是真是假,何况这种根本没影的“尽快”呢?再说了,真要扭转这种趋势,谈何容易!没有全面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没有过硬的严厉的措施,又怎么扭转?所以,对于这样的承诺,我真的不乐观,担心又不过是一次文字游戏而已。
奥巴马提名骆家辉担任驻华大使让很多人振奋与欣喜,以为这个有着中国人后代背景的人,会有利于中美友好。实际上,虽然我本人有所担心,但是我还是觉得有这层关系,比没有这层关系肯定要好。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我不禁为自己的幼稚而羞愧了。中国人习惯于攀亲论友,以为只要搭上了这层关系,凭着老一辈的感情,或者同门师兄弟,或者共同的地域等等,可以找到心理的共鸣与认同,得到对付的荫庇与照顾。鉴于此,人们一厢情愿地认为骆家辉的身份背景,起码对中华文化是认同的吧,起码不会为难中国的吧?可是,一个连中国话都不会说,没有出生在中国的人,对中华文化有多少认知?对中国有多少感情?何况骆家辉接受的是美国教育,被美国的价值观念熏陶,能秉承中华文化中那些阴亲顾友的观念吗?更何况,骆家辉是美国人,更是美国政府的官员,美国是他爱着的那个祖国,代表的是美国的利益,在处理涉及中美关系的问题时,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必然是也只能是美国的利益,当中美有利益冲突时,无容置疑,他维护的当然是美国的利益,牺牲的肯定是中国的利益。他担任商务部长期间的作为也证实了这一点。骆家辉在商务部长任内,对华并不“温和”,反而在对华贸易问题上态度强硬,令不少中国人表示失望。骆家辉在担任商务部长两年期间,曾明确表示美国政府难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并多次在清洁能源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向中国施压。去年6月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听证会上,骆家辉称“将尽一切手段敲掉中国的贸易壁垒。”今年初,骆家辉又表示,人民币必须进一步升值,还呼吁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在敦促中国改善贸易做法方面,也必须加大力量。所以有人认为正因为他的华裔背景,未来反而会“杀熟”。 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而不是天真地幻想。
这次日本地震的震级达到9级,其损失对日本而言堪称“二战后最严重危机” 先是强震,继而引发海啸,接着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燃气泄漏引发火灾,——真如中国俗话说的“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真的是祸不单行。面对邻国日本的悲剧,我相信很多中国人心理都感到很复杂。联想到历史上日本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联想到日本至今对中国没有一个真诚的道歉,而且在篡改历史,联想到如今日本国内普通存在的民众和政治家对中国的敌视态度,联想到不久前日本在我钓鱼岛事件中的强硬态度,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冷眼旁观,甚至有不少幸灾乐祸者。比起日本对中国犯下的罪行,这样的态度完全可以理解,而且丝毫也不为过,要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也许就是对日本的报应。可是,中国政府第一时间表示慰问,而且派出了救援队进行救援。有人对此有各种高尚的理解,也有人从人性的角度来进行解读。我没有那么高尚,我也不相信人性的光辉,我倒愿意认为这不过是政治,就像日本当初对中国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一样,这里表现出来的只是作为大国应有的风范而已。我清楚地记得,当年汶川地震发生时,美国有为知名的女星对此就是幸灾乐祸的,认为是上帝对中国的惩罚,我不知道为什么她对中国有如此刻骨仇恨,仅仅因为中国的政策不符合她的价值理念,而日本历史上,现实中对中国造成的损害与伤害,却是非常严重,仇恨也是必然的。这时候,我不知道那位女星是如何一种态度,按照她的价值标准,应该是如丧考妣吧?
20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