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学院校训(征稿)

[日期:2006-03-20 07:35:16] [字体: ]
    校训是一个学校校园文化的积淀,是一个学校校园精神的反映,是一个学校的立校之本,也是引导一个学校正确发展的指导方针。确立什么样的校训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严肃的事情。作为一名教工,作为宣传部的一名工作人员,这几年来,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现在把我不成熟的意见提出来,仅供参考。
    我以为,从我们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当前的时代要求出发,从学校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出发,我们学校的校训应该提出立德、省身、求实、创新、自强的要求。现分别解释如下:

立德

    古人云:“做人无德不足以立身,从政无德不足以建功。”学校教育,德育应该放在首位。我们学校历史上就以以教师和医生培养为主,师德和医德是社会最为关注的职业道德,德显得更加重要。人无德不立,要培养学生做有德之人,则教师首先要立德,师德是教育之魂。医生以救死扶伤为天职,历代名医讲求“以德从医,以道救人,无德不足以得道”,可见“德”是医生立身之本。因此,校训里,“立德”应该放在首位。

省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曾参每日三省,从另外三个方面去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一是反省谋事情况,即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是否忠于职守;二是反省自己与朋友交往是否信守诺言;三是反省自己是否知行一致,即是否把学到的内容身体力行。总之,是要通过自省从思想意识、情感态度、言论行动等各个方面去深刻认识自己、剖析自己。中国古人特别讲究“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我们也说要文明修身。而修身的前提是省身,经常反省自己,检查自己,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是否忠于职守,与朋友交往是否信守诺言,自己是否知行一致、身体力行。

求实

    求实,就是求真务实,就是实事求是,就是诚实守信,就是脚踏实地,扎实苦干,不造作轻浮,不天马行空。做人、做学问都要讲究实诚。做人唯真求实,人则有信,业则有成;做事切合实际,讲实干,求实效,事情才能做好。求实是一种人生态度,老师应该教育学生培养这种基本的人生态度。求实也是是一种学习和工作的态度。老师做学问也好,学生学习知识也好,都要求实。首先都要有求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来不得半点虚假;其次落实在具体行动上作风要扎实,刻苦钻研,勤奋苦学,练就真本领、硬功夫。这样才能学有所得,业有所成,人有所立。

创新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现在我们国家在强调科技创新,提出创新型国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自然应该把创新放在突出的位置加以强调。在人才的培养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在科研领域要勇于创新,在我们这样的学校,在整体水平上我们赶不上人家,在科研上要有所突破、有所特色也贵在创新。学校发展要快一点,也要在创新上想点子,下功夫。

自强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是个人发展、成就事业的必然要求,小到一个单位,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发展要进步,同样应该自强不息。对那些处于劣势者来说,自强就更加必要更加可贵。无论是原来的师专、医学院,还是现在的咸宁学院,都是地方高校,地域条件也不好。但是,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赢得过辉煌。在我们这样的地方院校进一步强调自强,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在学校整体发展方面、教学科研方面,还是学生的学习与就业方面,都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克服自卑心态。自暴自弃只会更被人鄙视,只有发愤图强,坚忍不拔,勇往直前才能铸造辉煌,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通过对师生进行自强精神的教育,可以激发其自信心和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一往无前、奋勇争先的精神力量。

    当然,其他要求也很重要,但我认为在校训应该比较精炼、高度浓缩,而且通俗易懂的情况下,这10个字是最重要的,它们概括了对大学、对师生的基本要求,也符合继承了我们学校历史上的优良传统,有文化积淀;切合我们学校的现状,符合学校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师生的意志,建议作为校训。

第二方案:

做人惟诚,治学惟真

    解释:对于高校师生来说,如何做人,如何做学问,是两个基本的要求,对学生的教育是多方面的,首要的是品德,其次是学业,也就是为人和治学的问题。在我们这样德普通高校,大力强调做人和治学的基本要求,既有必要,也非常重要。如何做人?如何治学,基本德要求就是两个字:真、诚。诚,就是做人要诚实,对他人讲诚信,态度要诚恳,做事要务实,要实诚;真,就是治学态度要认真,要探求真知,追求真理。

阅读:2082次  

复制 】 【 打印 】 【 关闭
·揽月湖畔感与思 2012-10-25 20:52:08
·湖北科技学院史稿(下):第一章 2012-10-25 10:46:53
·无话可说 2008-07-16 22:47:50
·感与思 2007-05-18 15:40:51
·多数人、少数人与民主 2007-04-23 16:21:50
声明: 本栏目的文章均系站长原创,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谨供阅读。欢迎发表评论和提出宝贵意见。如要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并联系站长,谢谢。